原标题:“城市梦”如何安放?(法治头条·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①)
浙江省新昌县公安局澄潭派出所试点投入使用手机智慧警务系统“COP管家”,能在日常走访过程中为外来务工人员实时录入个人信息,上传至后台直接办理临时居住证,实现了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办证到手。
图为澄潭派出所民警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临时居住证。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编者按:城市是衡量现代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不仅要抓好建设,更要抓好管理。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唯有精细化,才能有效管理好、运行好、维护好一座城市,才能全面提升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从本期开始,民主政治周刊将推出“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报道,剖析精细化管理的难点热点,解读精细化管理的政策举措。敬请关注。
广东深圳
让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
本报记者 吕绍刚
2017年12月的一个傍晚,夕阳昏黄,深圳福田区梅林街道龙尾路上车来车往。张磊和妻子樊永梅一人拉着一个简易的蓝色手推车,走在人潮中。手推车上,纸皮箱和废旧报纸被压得扁扁的,用麻绳扎紧,堆了足有一人高。就这样,夫妻二人每天往返于回收点和家之间,靠着收废品的营生,负担每月1500元的房租,供养三个孩子上学。
“生活是差了一些,但相比过去,已经好了很多。关键是一家人在深圳生活得很开心,幸福指数高。”张磊笑着说。他们有居住证,但没有深圳户籍,在这片远离家乡的热土上默默奉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190.84万人。其中,像张磊夫妇一样的非户籍人口高达806.32万人。正是这些“非深户人口”,为深圳的飞速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张磊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留着整齐的寸头。今年41岁的他,从老家河南信阳息县来深圳闯荡已有21年。这21年里,他送过水、搬过砖、卖过菜、养过鸡,一直在打拼。生活艰苦,在初中没毕业的他看来,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对子女的教育,他一点不敢马虎。尽管夫妇二人没有深圳户口,但只要提供居住证、租房合同等几种简单的材料,也可以给孩子申请公办学校学位,免缴学费。“老大篮球打得特别好,还是特长生。”说起孩子,张磊非常自豪,“在深圳出生、在深圳生活、又在深圳读书,他们其实就是深圳人。”
张磊夫妇的收入不高,维持日常生活已捉襟见肘。2017年夏天,张磊突发阑尾炎,手术费、住院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幸运的是,此前张磊一直在缴纳深圳二档基本医疗保险。这次生病,住院费用报销了1.1万余元,自己只要支付2000多元。“要不是医保,我真不知道去哪里找这笔钱。”他说。目前,除了樊永梅,家里其他人都买了医保,孩子也通过学校参加了深圳市少儿医保,每人每年268元。“感冒发烧,医保买单,自己不用掏钱。”张磊说。
“他们虽然不是龙尾社区的居民,但在这里讨生活,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福田区梅林街道龙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苗兰英注意到了张磊夫妇,主动联系他们,邀请他们参加社区举办的各项活动。2015年起,深圳大力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70家,实现社区全覆盖。
谈到未来,张磊最大的愿望就是挣更多的钱,让孩子们在这座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有限的知识水平让张磊对未来似乎少了几分底气。“要是能上夜校,或者参加一些培训就好了,也提升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争取把日子过得更好。咱现在住在城里,就得讲文明、懂礼貌、有素质,是不是?”张磊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美好生活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多赚钱,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少刚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生活习惯、文明要求不太熟悉,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便利和帮助,让他们在精神上、生活上真正融入城市,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苗兰英说。
四川成都
为“外来者”营造家的氛围
本报记者 王明峰
“一碗担担面,一碗带丝汤,一份钟水饺不放辣椒。”冬日午后,四川成都一家小餐馆里,吴成军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小饭馆主营面食简餐,此刻正是客流高峰期,一茬接一茬。
12年前,吴成军带着妻子李晓荷从宜宾来成都闯荡。夫妻俩只有初中文化,好长时间没找到工作。好在会做宜宾燃面,于是开始卖燃面,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好。后来跟老乡学开小饭馆,先后挪了三四个地方,最后在人民公园附近落了脚。
“这里有几栋写字楼,上班族多,公园里游客也多,生意比其他地方都好做。”李晓荷把两岁的女儿往怀里搂了搂,一边伸手去扫顾客手机上的二维码收账。
“这是我们第二个娃儿。老大上小学三年级,就在这附近。”吴成军说,夫妻俩文化低,不想让孩子再走他们的老路。于是,让娃娃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夫妻俩的头等大事。
“老大才满两岁我就不停往街道办事处跑,问入托手续咋办,到幼儿园快毕业了,我又跑去问入学咋个办。”李晓荷说丈夫要照看生意,指望不上,只有自己一趟趟跑。“自己盯得紧,工作人员也上心,指导我们办居住证,去学校登记。”
孩子们上学的事情有了着落,吴成军算是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头等大事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把咱的日子过好。”
吴成军说,眼下最期盼的事,就是解决户口。成都实行积分落户制,只要积分够,就可以落户。不过,吴成军学历不高、收入有限,积分还差一些。李晓荷听说买房子可以增加积分,一直嚷嚷着要买。只是吴成军还没拿定主意,“舍不得老家农村那几亩地。”
“不仅要共建,还要共享。”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党工委书记辜婧说,这几年进城的农民已经不满足于过去那样天亮上工、天黑睡觉的生活,他们也在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对未来考虑更多,对精神文化也有了更丰富多彩的需求。
在汪家拐街道,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已经充分融入到社区治理中,社区中活跃的社会组织不仅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渠道,而且也为他们提供着多元丰富的各种服务。
“有些外来务工人员遇到了生活上的困难,我们有专门的福利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还有一些人在生活、工作中,合法权益遭受了侵害,我们也有法律顾问帮忙出谋划策,提供法律援助。”辜婧说,“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服务,努力营造出家的氛围,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浙江义乌
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更多人
本报记者 方 敏
2018年1月的一个早晨,冬日的暖阳倾泻在窗台上。陈品阳一家三口吃完早饭,各自上学、上班,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陈品阳今年39岁,来自浙江磐安,妻子来自安徽宣城。2002年,他们到义乌打拼,陈品阳成了一家单位的信息维护员,妻子则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初到义乌,陈品阳夫妻就有自知之明:咱是外地人。当时,外地人来义乌,首先要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还得交70多元费用。2009年,义乌将暂住证改为居住登记,费用取消了,但还是需要本人到派出所办理。
2016年7月,义乌在浙江首创居住登记微信申报,“外地人”无需再跑派出所窗口,只要通过手机微信即可轻松完成居住登记申报。
2008年,陈品阳的女儿盈盈出生了。虽然盈盈也是“外地人”,但从出生后的接种免费疫苗,到读公办小学,她和义乌本地孩子一样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
不过,盈盈很快就要面临小升初的问题了。“在义乌,孩子读初中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在城区读好一点的学校,还是有难度。”陈品阳说,他正在考虑买房,一来解决孩子读书的问题,二来也想把父母接到义乌来方便照顾。
教育与医疗,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关注的两件事情。在前不久的一次体检中,陈品阳被发现肺部、胃部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2017年12月17日,陈品阳在医院做了胃镜、CT等多项检查,900多元的账单,陈品阳没花一分钱:“统筹报销了200多元,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了700多元,我不需要再支付现金。”这得益于义乌的新政策——市外人员参加义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受户籍限制。截至目前,像陈品阳这样参加医保的市外参保人员已达12.4万人。
在义乌生活了10多年,陈品阳一家三口早已融入这座城市。2015年,陈品阳和妻子办理了市民卡,不仅兼具医保卡和储蓄卡的功能,还能享受到泊车、乘坐公交车、租赁公共自行车等公共服务。
优化居住证办理流程、推广电子身份证应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给孩子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机会……在义乌,144万的流动人口同本地人一道生活、一起创业,享受着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也承受着城市不断扩张带来的幸福与烦恼。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义乌今天的繁华离不开他们的重要贡献。”义乌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分局副局长冯向信说,为了助力他们实现“融城”梦想,义乌一直在努力。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义乌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我们建立了‘新义乌人家园’微信公众号平台,优化了流动人口微信申报平台功能,同时积极推广并拓展电子身份证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让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更加精细化、规范化,能够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民生福祉,打心底里认同‘来了就是义乌人’。”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