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老地产收费有望更亲民
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促使众多保险企业和房企纷纷掘金养老地产项目,通过跨界合作、资源共享创新养老地产运作模式。经历几年的摸索,万科、远洋、保利等多家房企养老产业的运营模式已初具雏形。加速布局的同时,房企也将触角延伸至医疗行业,打通“医疗+养老”的产业链。公建民营的新模式、REITs资金的引入都预示着,未来房企养老机构收费价格有望更接地气儿。
医养结合 打通服务产业链
据全国老龄办《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养老服务业市场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
“现在的养老市场仅仅是在青铜时代。20年后的中国,市场一定会诞生一家万亿市值的养老企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占中国高净值人群多数的60后、70后等到他们进入后,中国养老才可能迎来黄金时代。
经历几年的摸索,万科、远洋、保利等多家房企养老产业的运营模式已初具雏形。
完成初步试水后,多家房企加速在国内养老市场的布局。以万科为例,万科北方区域已开业运营的养老项目有怡园光熙、嘉园长阳、窦店幸福家和青岛怡园,计划以北京为核心,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形成十到二十个项目的养老初步布局。
一位万科相关人士指出,养老被视为万科真正的转型计划,它不仅涉及到北京万科的创新、资源整合、金融与存量改造,更肩负着为整个集团开疆拓土的重任。
与此同时,房企也将触角延伸至医疗行业,打通“医疗+养老”的产业链。
1月10日,由北控和万科共同运营的光熙康复医院正式对外亮相。作为二级现代化综合性康复医院,今后将同怡园光熙长者公寓组成整体的医养结合中心,为老人提供持续性的护理服务。
对此,北京万科养老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将积极践行将其打造成“医养结合”的标杆,探索出城市人群更需要、更想要的养老医疗服务模式。
公建民营 降低行业运营成本
产品虽好,价格却让普通人群望而却步。据记者了解,市场上养老机构的收费模式通常为“房租或床位费+护理(服务)费+餐饮等其他费用”,完全能自理的老人费用最低,然后依据老人需要增加护理的程度相应调整,护理费为500元-3800元/月不等,而需要特殊护理的失智老人每月费用要到一两万元。
虽然定位高端,但开发商运营的这些项目目前基本都是一房难求,想要入住的老人大都需要进行排队,开发商运营的养老机构,对于老人来说,无论从时间还是金钱上,都还是奢侈品。
在这种大环境下一种新的养老机构模式——公建民营正在崛起。即政府出资修建养老机构,再通过委托管理、合作运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社会化运营。加大民办公助的力度,对规模较大、服务和管理比较规范的大型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必要的资助。
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郭延洲告诉记者,公建民营是养老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养老机构面临最大的支出便是房租。对于企业而言,办养老也需要合理的利润,当成本越低时,才能将床费降低。据郭延洲透露,保利首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预计今年5月在浙江嘉善县开放。
“目前无论房企还是险资做养老都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未来当成本能下降时,一定会向人口基数最多的中端消费人群放开。”万科养老相关负责人称,万科也将尝试更多“公建民营”的养老项目。积极展开和政府在养老领域的合作,努力提升公建养老项目的产品品质及服务水平,通过企业的精细运营和模式创新实现项目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REITs资金或进入养老产业
有观点认为,我国养老地产的突破口是REITs,任何产业链的形成都是一个完整的资本循环,养老产业也不例外。REITs模式非常有可能成为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之路。只要养老地产能够长期稳定的回报给REITs投资者,REITs就能够为养老地产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快速形成专业化的养老产业链。
2017年10月23日,国内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首单储架发行REITs——中联前海开源-保利地产租赁住房一号资支持专项计划(简称“保利租赁住房REITs”)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审议通过。
本单REITs产品总规模为50亿元,产品结构设计方面,以保利地产自持租赁住房作为底层物业资产,包括位于广州、重庆、北京、大连、沈阳等区域的瑜璟阁商务公寓、诺雅服务式公寓、N+青年公寓、和熹会四大租赁物业品牌;这些物业分别由保利地产旗下租赁住房管理运营平台“保利商业公司”、“安平养老公司”负责运营。
值得注意,作为养老产业的和熹会作为此次保利REITs的主体之一。一位接近保利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保利已建成的其他养老机构,未来或将继续引入REITs资金。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从本质上说,包括养老公寓、租赁公寓等,背后的现金流的特征是很像的,都是采取月租金的方式来回笼租金的,而且也是当前政策层面积极关注的内容。对于此类REITs来说,实际上也说明企业需要金融创新,进而形成更大的资金来源。(编辑/罗安东)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