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观点

共建 共享 共赢

2016-09-08 10:10    光明网-《光明日报》

 【G20中国方案】

共建 共享 共赢

——G20杭州峰会推动世界经济包容增长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温源 钟超 陈恒

  增长乏力,复苏缓慢,当前全球经济披上了步履维艰的外衣。怎样让这艘巨轮乘风破浪、穿云破雾?

  “我们要继续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闭幕时的庄严话语,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描绘了崭新的愿景。

  协调,求同存异下好“全球一盘棋”

  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日前正式开工,这标志着亚投行在巴基斯坦投资的首个公路项目破土动工。亚投行吸引力越来越大,目前已有57个国家积极参与其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诉求的经济体都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

共建 共享 共赢

9月7日,游客在杭州西湖曲院风荷景点参观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的场地。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这些都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着紧迫挑战,过去那种以邻为壑的老路走不通,必须依赖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机制建设,扎实落实成果,才能走出低迷,迎来新生。”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指出。

  根据G20杭州峰会公报,G20各国决心将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这一共识是G20近几年来首次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出现重大突破,向国际社会传递了G20共促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

  开放,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护航

  在辽阔的亚非欧版图上,“一带一路”正在从战略走向现实: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万隆高铁、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铁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往来、设施联通、人文交流项目遍地开花,让古丝绸之路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

  据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提出3年来,中国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17个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6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建设正向更高水平、更广空间迈进。

  “无论是G20峰会,还是‘一带一路’战略,都是为了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不仅对G20,对全球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社科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表示。

  近年来,中国主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通道。“据统计,仅从西安始发的中亚班列货物目的地已经遍布中亚5国的44个城市和站点,运输品类多达220多种。”西安铁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价值链的实现过程越来越依赖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在G20杭州峰会上,与会各国共同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各国期待在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下,世界经济将重新焕发活力。

  包容,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机遇

  实现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表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杭州峰会是发展中国家参会最多的一次G20峰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中国邀请了包括七十七国集团主席国、非盟主席国、东盟主席国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出席峰会的做法表示赞赏,认为此举“将G20的包容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据相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必须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

  为了切实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今年G20杭州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面对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在消除贫困和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上,各国需要携起手来,群策群力。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也能为全球经济发展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同时也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未来中国将通过技术、产能、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有力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加速工业化发展,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有理由相信,持续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必将使G20杭州峰会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08日 06版)

[责任编辑:丛芳瑶]

原标题: 共建 共享 共赢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