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民生 民生新闻

苍鹭与白云齐飞 碧水共蓝天一色

2019-05-24 10:06    松花江网

  5月9日16时,桦甸市常山镇临江口码头。

  李光云熟练地发动了她的“智盛号”,径向苍鹭岛驶去。

  “一个小时船程。看鸟是一顿大餐,得一会儿呢。那就先来点餐前甜点吧,好好看看咱常山的青山绿水。”船娘快人快语。

  远山如黛,湖水湛蓝。远山倒映于湖水,湖水拍打着远山。极目望去,远山变幻着美妙的身姿蜿蜒,湖水的尽头是长天的起点。蓝天在静静地张望,任几朵白云在眼前嬉戏。

  群山遍绿意,绵延不绝。峭壁之上突然蹿出一抹紫红,直抓人的眼球。

  “这就是常山杜鹃。你们来得有些晚,4月末5月初,满山都是红杜鹃。前一阵来的游客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看鸟的,一种是看花的。”常山镇党委副书记刘国芳临时客串起解说员。

  杜鹃是意外的收获,让人惊诧。而当真正的苍鹭岛现于眼前,一群群苍鹭腾空盘旋,在长天之上演绎着属于它们自己的舞蹈,带给人的就不仅仅是惊诧了,这是震撼!

  苍鹭,又称灰鹭,为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头、颈、脚和嘴均甚长,身体细瘦,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

  “看鸟是最近四五年兴起来的,每年都有好几千人慕名而来。在我的印象中,10年前就有苍鹭,不过那时候的数量不像现在这么多。如今,岛上的苍鹭少说也有3000多只,每年3月末来,过完十一走。这座岛以前就是一个无名小岛,苍鹭来的多了便叫了苍鹭岛。”刘国芳说。

  “你说这鸟它究竟是傻还是精?说它傻吧,看看它们选的这地,窝风,向阳,标准的风水宝地嘛。说它精吧,你瞅瞅它们那样,一个个呆呵呵的,尤其是捕食时,就站在那边浅滩上,梗着个长脖子,挺着个长嘴,站着傻等——当地人都叫它们‘长脖子老等’。”李光云的介绍活灵活现,让人心中生出对苍鹭亲近的渴望。

  船刚靠岸,摄影记者韩涛就率先登岛。

  “近距离看鸟是一种享受,纯艺术的体验。”韩涛的话在苍鹭群栖的柞树下得到验证:但见苍鹭体态轻盈,不动时俏立枝头,静如泥塑,起飞时形如羽扇,熠熠生辉。林间时鸣“咯儿嘎”的叫唤,顿时让整座小岛生动起来。

  看不够的青山,看不够的鸟。

  韩涛久久不愿离开,伫立在一棵大树下,挺着腰杆,端着相机,镜头对准空空枝头,他要抓拍鸟儿落枝的那一瞬间。

  “韩老等!”等他时,有人在笑。

  迎着夕阳余晖,向着天边的彩虹,“智盛号”返航。

  看到大家满意而归,同行的桦甸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全义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桦甸市环保、林业、公安部门持续加大松花湖上游水环境治理及野生鸟类保护力度,不断强化域内松花湖沿岸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水土涵养建设,辖区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苍鹭是一种对生态环境比较挑剔的有灵性的鸟,它们知道在哪里可以过上好日子。

  “我们在全市开展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对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建了好几个地膜回收网点、回收利用加工厂,力争2020年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境内多地建立了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站,以每瓶0.2元、每袋0.1元的价格予以回收,统一转运到固废物处理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侃侃而谈,孙全义心中有“数”。

  途中闲聊,船娘李光云的底细“曝光”:桦甸市二道甸子镇桦树村人,原在丰满坝上开船,20余年从业经历。看当地旅游尤其是苍鹭岛兴起,常山镇党委书记李成发向这位少年时朋友发出邀约,成功“招商”。今年五一起,临江口码头的游船变为3只。

  “这里的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李光云感慨道。

  ——从探访常山镇苍鹭岛看桦甸市生态和谐之美

  齐

  从船娘的回归说开去

  从丰满回归家乡桦甸,准确地说,从丰满大坝到桦甸常山,一个半小时的水程而已。

  道儿不远,但对船娘李光云来说,感觉不一样:“在丰满,是谋生;在常山,是生活。”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真正牵动游子神经的,当是故土情怀。

  李光云开玩笑说,世上“三大没趣”的工作莫过于开船、打铁、磨豆腐。但在家乡的水面上,她向人们展示的则是无比灿烂,一路上都是她滔滔不绝的笑点不断的讲述。她的兴奋感染着游客,游客的欢喜点燃着她的热情。

  一个人、一艘船的回归,实在谈不上什么“招商”成果。但对于个人的生存改良,着实是一个胜利。其背后所隐藏的,则是当地旅游的胜利。当苍鹭成为旅游的一枚标签时,又可谓生态的胜利。

  放大苍鹭岛的生态来看,我们看到了常山旅游的兴起,我们看到了桦甸这座生态新城的崛起,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绝非一个局部的生态胜利,这只是桦甸整体作为成就的一个亮点展示。说到底,是大环境下的一个小气候。

  这个小气候带给人的不应当仅仅是惊喜,它最为希望的是能够引起我们深思:在市场面前,我们当如何把环境兑换为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当下,我们当如何改良生态?在和谐发展的今天,我们当如何对待自然?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伟洪/文 闫斌/韩涛/图  松花江网编辑/徐涛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家庭主妇报》、《都市新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陈律师(法律顾问)0432-62099222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