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花样翻新,各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如何提高识骗反诈能力,避免经济损失?9月2日,在市公安机关反诈新闻发布会上,市公安局电信网络犯罪侦查支队负责人介绍了当前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并总结出防骗要点,向市民做出提醒。
据介绍,我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主要有刷单诈骗、冒充客服诈骗、虚假办理贷款诈骗、虚假游戏相关交易诈骗、交友诱导投资诈骗和冒充公检法诈骗。市民要想防止上当受骗,应谨记以下四点:
一是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二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解其功能,并打开“来电预警”功能,时常保持登录状态。
三是牢记“96110”国家反诈专线,遇到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可进行咨询。接到“96110”的来电、“12381”的短信,一定要接听和阅读。
四是关注“国家反诈中心”政务号和“吉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公众号,经常学习反诈知识,了解最新电信诈骗手段。
一旦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或“96110”报警,便于公安机关尽快拦截被骗资金,并将对方的电话号码、QQ、微信等聊天软件账号,登录网址,下载APP和聊天转账记录等及时提交公安机关,为后期侦查破案提供证据材料。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迎华 见习记者 陈威羽 松花江网编辑 李明丹)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