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首届快手公益生态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共建“短视频+直播”时代的数字公益生态为主题,快手公益发布了2024《快手公益生态报告》,宣布启动快手公益+计划,探索数字公益生态的更大可能。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副主任倪光辉、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孙兆萍为大会致辞。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主任赵光峰,快手科技高级副总裁马宏彬,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以及专家学者、合作伙伴、用户代表等参会。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在致辞中表示,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数字社会,公益离大家越来越近,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不仅赋能各类市场主体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也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成功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公益生态。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 戴炜
快手科技高级副总裁马宏彬分享了以普惠为初心的公益思考。他表示,快手持续在公益领域展开实践,将公益与平台内容生态、商业生态、行业生态结合,为乡村振兴、就业、适老等议题创造长期价值。他相信,随着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短视频和直播作为这个时代最强的内容载体,能够给公益注入更多活力。
快手科技高级副总裁 马宏彬
发布《快手公益生态报告》,以“短视频+直播”推动普惠公益
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分享了《快手公益生态报告》。她表示,2018年快手日活用户突破1亿,开始系统思考,作为一个连接着上亿人的平台,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宋婷婷
于是,快手成立“快手扶贫办公室”,开启系列扶贫助农行动,以“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为例,已累计扶持超100位幸福乡村带头人,培育乡村企业与合作社57家带动16个地方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影响覆盖近千万人。
快手公益的成长与探索,得益于合作伙伴、用户共同参与,更得益于平台繁荣的内容生态。数据显示,2023全年快手上知识类直播达3600万场;观看三农内容直播的人次超过1165亿;快聘业务协助3亿人次在快手上找工作,这些都为快手公益在乡村振兴、就业创业、非遗与知识传播、数字素养提升等领域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2018年以来,快手公益开始探索更多社会议题,比如就业帮扶、银龄关爱、传统文化传承、残障关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致力于构建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温暖社区,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公益。
宋婷婷表示,最能体现快手公益特色的是技术普惠。以快手公益幸福大讲堂为例,2023年推出后,为乡村主播、女性、银龄群体、退役军人、青年创业者等各群体提供免费新媒体职业技能培训,至今已遍布全国25个县市,覆盖超20万人次。
作为公益大讲堂的延伸,快手公益还在山东、贵州、福建、辽宁、重庆五个省份捐赠建设“共享直播间”,打造集“培训、直播、仓储、办公、物流”为一体的直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
宋婷婷介绍,快手公益幸福大讲堂已成功涌现出“张小四”、“林烧”、“贵州三姐”、“纳雍何娟”等典型代表,通过掌握数字技能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带动更多人助力乡村振兴与普惠公益,让爱与善意不断被看见,被传递,被放大。
启动公益+计划,共建数字公益生态
公益展演环节,来自各个公益领域的专家、达人,分别就“关注社会议题”、“助力行业发展”、“帮扶重点人群”进行主题讨论,分享了基于快手公益生态的项目实践。
北京山水民乐艺术团团长刘继东、河北省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园长贾茹分享了与快手公益合作,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历程。包括快手参与建设的河南鹤壁“炳良残疾人双创园”在内,目前已有近10000人通过学习直播知识和主播岗位技能成功就业,实现了自立自强。
退役军人、代号7天连锁便利店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胡庆华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代号7天与快手合作了就创业直播基地,并开放岗位给退役军人,共同促进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
据了解,快手公益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开展的退役军人招聘行动,自2022年4月起在上海、天津、福建、浙江等20多个省份,开展了35场线上招聘专场,累计参与超1亿人次。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副校长石蕴茹,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副主任李涵分享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爱与公益行动。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孙兆萍表示,将不断深化快手公益合作,共同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
“短视频+直播为普惠公益发展提供了内容与产业融合的更多机遇,未来快手将在重点人群帮扶、技能培训、文化传承等领域不断发力,建立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生态体系。”宋婷婷表示。
会上,快手还宣布启动公益+计划,共建“短视频+直播”时代的公益新生态,从“公益+数字技术”、“公益+行业发展”、“公益+社会关爱”、“公益+灾害响应”四大板块持续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用科技连接善意,创造长期价值。
(松花江网编辑 李明丹)
原标题: 快手推出公益+计划,探索普惠公益的更大可能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