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国内要闻

新华鲜报|“China Travel”升级!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

2024-12-18 12:54   

  外国游客来中国游玩,“玩不够”怎么办?“China Travel”(中国游)新政策来了!

  国家移民管理局12月17日宣布,即日起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新增21个口岸至60个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过境免签的外国人可以在24个省(区、市)允许停留活动区域内跨省域旅行。

  240小时、60口岸、24省份!

  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今年以来,随着“China Travel”入境游持续火热,在144小时“遇见中国”的基础上,80%以上的外国游客临近期限届满才离开,很多人希望有更充足时间、到更多地方旅行活动。

  有所呼,有所应!

  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毛旭说:“综合考量各地文化旅游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外国人入境旅游需求等因素,进一步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感受开放包容、繁荣稳定、安全有序的新时代中国。”

  来吧,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欣赏中华美景、体验中华文化。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能去的地方更多了——

  过境免签政策适用省份从19个扩展至24个,其中新增或扩大实施9个省份;政策适用口岸从39个增加至60个,增幅54%。放宽优化后,政策适用区域既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国家重点发展区域,又有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特等人文地理特色鲜明的地区。

  新增5个省份为山西、江西、安徽、贵州、海南。山西古建古迹多,江西陶瓷驰名中外,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贵州世界自然遗产丰富,海南正在建设我国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港……

  “五千年很远,山西很近。”山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李峰表示,山西边检总站完善了口岸现场查验基础设施,划定了临时入境许可办理专区等,确保外籍旅客顺畅通关,感受“晋”善“晋”美。

  实施跨区域通行,往来更便利了——

  与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相比,此次政策调整最大特点是允许跨区域通行。一方面方便外国游客合理规划行程,跨省多地进行旅游、商务等活动;另一方面辐射带动各地共享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开放水平、发展外向经济。

  17日11时,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美国旅客德梅纳第一时间咨询了240小时过境免签手续。他计划深入武汉、宜昌、襄阳等地旅游。“湖北有人文底蕴、科技范儿十足,今天起可以走遍全省,还能跨省旅行,中国比我们想象中更开放友好!”

    12月17日,湖北移民管理警察为过境免签的美国旅客德梅纳讲解新政策。(湖北边检总站供图)

  政策梯次互补,释放开放红利——

  自2023年12月1日对法国、马来西亚等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新政以来,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充,时限不断延长。国家移民管理局推出110余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过境免签、口岸签证政策等,高水平对外开放诚意十足。

  免签政策红利释放。仅广州白云机场口岸,一年来入境广州的外国旅客超35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40.84%。

  目前,中国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对38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对54个国家实施过境免签政策。此次放宽优化后,过境免签政策可有效与区域性免签、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等互相协调、梯次互补,更好服务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2月17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俄罗斯籍旅客伊戈尔和玛丽娜获悉过境免签新政策,规划起新行程。(北京大兴机场边检站供图)

  最新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8万人次,同比增长86.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7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适用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来华外国人数量同比上升132.9%。

  随着最新过境免签政策落地,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这里体验“city不city”,遇见中国的更多美好。

  策划:陈芳

  记者:任沁沁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松花江网编辑 孙淑萍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新华鲜报|“China Travel”升级!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