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打包后,离田用来喂牛羊、焚烧供热,从而一举多得。最近一段时间,永吉县口前镇积极组织人员,科学调度打包机械,按照“定区域、定任务、定机械、定职责、定奖惩”的“五定”工作法,全力以赴抓好全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秸秆从“包袱”变成了“财富”。
隆冬时节,口前镇蓝旗村田间机声隆隆,4台大型秸秆打包机正在紧张作业。成片的玉米秸秆被卷入打包机中,经过粉碎、除尘、压块后,一个个结实的秸秆捆包从车尾“滚”出,散落到地上等待装车运走。像这样的作业方式,蓝旗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蓝旗村祥和草业的这4台机器,每天开足马力能完成50余亩地秸秆的打包工作。
据介绍,吉林市利合新能源有限公司制作的秸秆燃料包主要用于供暖,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少,节能减排。随着气温降低和进入取暖高峰期,永吉县口前镇周边地区客户纷纷上门采购。
截至目前,口前镇通过组织秸秆打包企业有序离田、引导农户自行离田和组织养殖大户饲料化离田的方式已处理秸秆8.5万亩,全镇秸秆离田已完成81%。“一公里”范围内共有秸秆2.6万亩,离田完成率达100%。按照工作计划已基本完成了现阶段全部离田任务。
“村里合作企业的秸秆打包机,不仅解决了农户机收秸秆处理‘老大难’,打包企业雇工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官马山村党支部书记侯东旭说,如今,秸秆打包离田,“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江城日报全媒体 记者 李春红 通讯员 杨婷婷)(松花江网编辑 罗安东)
原标题: 口前镇秸秆变身“绿色财富”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