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的乡镇村已然发生巨变,广大农民对美好家园和美好生活的期盼正在变成现实。今后,沐浴着党的二十大春风,在推进农业强国、农业强市和全市“十大行动”建设中,乡镇村的发展和振兴始终是粮食稳产增产、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要工作的坚实依托。
实现乡镇村更快发展和蓬勃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前提,生态宜居是内在要求,乡风文明是和美表现,治理有效是重要保障,生活富裕是主要目的。未来的发展,需要付出诸多努力,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踏实走过的每一步都会越来越接近梦想:产业龙头强了、农业链条延长了、品牌树起来了、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乡镇村基础设施完善了、家业兴旺了……
基于此,本报特开设“走进乡镇村看发展”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全市乡镇村,用记者接触的第一现场、第一手材料,以发展的视角、灵活的笔触,讲述全市乡镇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新举措,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2月14日,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经正午阳光的爱抚,早春的风中悄然含了暖意,村子临近的肇大鸡山变成了雾渺仙山,引来游客不断,让村民脸上笑意绵绵。
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村民的笑意里藏得最多的、露得最显的,是幸福感。
“幸福也是会传染的。”省5A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名峰山庄坐落在村域之内,董事长郎立梅爱开玩笑是出了名的,在她的地盘上,她更是妙语连珠,话里话外洋溢着欢喜与满足。
让这个小山村幸福感满满的根源何在?
徜徉在宽阔平整的村路上,太阳能路灯一字排开,青砖琉璃瓦的院墙仿若从画中撷出。新开河村党支部书记董玉贵边走边感慨地说:“这几年,桦甸市全力打造‘1321’绿色产业体系,其中第一个‘1’就是以旅游业的全面提升,带动服务业全面跃升。具体到我们村,就是坚守绿水青山,坚守冰天雪地,搭上了开发生态旅游这班车,让我们改变了生活。”
返乡创业的郎立梅,是这群坚守人中的一个典型。近些年来,她累计投资1.5亿元,把名峰山庄从一个小小的农家院,打造成一处集生态农业、养生休闲、餐饮娱乐、会议旅游、拓展培训、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度假村。背靠吉林市境内第二高峰肇大鸡山,度假村大打山水牌、民俗牌、研学牌,事业蒸蒸日上。
这几年,郎立梅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千余农户致富,度假村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左右,年收入1400余万元。
同在新开河村域内,枫雪部落与名峰山庄可谓比翼齐飞。董事长张忠全今年70岁,看起来却要年轻很多,5年前从海南返乡创业,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在一片窝风向阳的森林中建起雪乡。依托自然景观,景区严格按照透视关系建起了枫雪古寨,铁匠炉、烧酒庄、大车店、皮货铺、点将台、大戏台等诸多景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掠影。
春节至今,枫雪部落已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戴着狗皮帽子,穿着长筒棉靴,畅快地走在自己的银白色“作品”里,张忠全乐呵呵地说,“常年在枫雪部落打工的村民有30多人,像木匠、瓦匠这样的技术工人,一年都能挣上10多万元。看着乡亲们一家家富起来,心里面是真有成就感啊!”
同样是这几年,还是在新开河村域内,另一个知名景区——森林慢谷也在快速崛起,昔日冷冷清清的老狼沟响起了沸腾的人声……依托绿水青山,各个景区多点建设,差异化竞争激活了生态旅游“一池春水”。村里广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143户村民和6户脱贫户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合作社,奔富的劲头越来越足。
“旅游的兴起,有效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入驻土特产商品交易市场,售卖鸡蛋、蜂蜜、山野菜等土特产,来钱道儿越来越多了。
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以上,拉动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光是去年的收入就接近50万元。”望着远山,看积雪冰凌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董玉贵的骄傲一笔一画地写在脸上。
生态为媒,农旅融合——新开河村人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护好生态再谋发展,已成为村民的共识。环境整治在村里成为常态:最近两年,村里排查环境卫生问题2000余个,全部建立问题台账,逐个销号,整改率达到100%;实施亮化美化工程,绿化河堤13公里,建设口袋公园3个,栽植各类绿化树3万株,路畔种花3000米…… 这一切,都在新开河村民的日常里,都在勤劳的手底下,都在审美的眼睛里。
“新开河村的努力与当地生态旅游形成了良性互动。他们的努力还有新收获:去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从这里出发,他们的生态旅游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八道河子镇党委副书记周威这样称赞新开河村。
(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洪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
原标题: 走进乡镇村看发展 | 农旅融合富了小山村 —— 走进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