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漫漫,牡丹花开灿烂。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出千年文明,乱世可精忠报国,鞠躬尽瘁;盛世方负重前行,不怨不艾。“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游河南,望中原,感受深厚文化。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神都洛阳,得以遇见盛世大唐。看洛邑古城人潮攘攘带浮光,闻满城牡丹花香,再体验白驹过隙梦黄粱,时光流转,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实在震撼人心。
龙门下,依水侧,临到龙门石窟脚下时,只觉敬畏,敬的是历经千年饱受蹉跎却仍矗立的石像,畏的是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一砖一瓦皆过往,千年古刹白马寺。”阴雨绵绵的天气,行走在白马寺中,闻着浓郁的香火气,心中似乎被清出一方净土,放下浮躁,听听梵音,愿所求皆所愿,所愿皆所得。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峭,一渠清水穿山来,流出的是“团结就是力量”的佳话。随着对红旗渠精神的了解,雄壮有力的《定叫山河换新装》不断在耳边回荡,无论是无数旧物向我们所展示的,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所切身体会到的,都是红旗渠人民坚韧不拔、不畏艰辛的精神!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敢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透过一件件文物,回顾朝代更迭,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深浅。脚步转换于展馆之间,感受也在变化,像是随着文物在进行穿越时空的旅行。当你凝视历史时,历史也在凝视你。不亲临,就不知历史的厚重,在历史的星空中细细审视其中的星星,最喜欢的文物是唐代仕女俑,也是《唐宫夜宴》的原型。《如果文物会说话》节目中对它的解说词是这样的:“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不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正是这种不畏他人看法的共鸣,给予我心灵上的自由。
“文字之祖,千年时光,藏礼于器,殷土茫茫。”殷墟是一本精彩绝伦的考古书,阅读它,我们可以看到商王驰骋沙场,扩大疆土,而青铜器作坊中的火光,与霞光交相呼应,染红整片天空。龟腹甲上的裂纹泄露的是天意王权,被甲骨文记录流传。经过演变传承,从遥远的商朝,流到我们的笔尖,此时此刻我们笔下的一撇一捺,是曾经篆刻在龟甲上的一笔一划。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尘埃岂能掩芳华,炎黄浩瀚沐苍霞,上下五千年似流沙,不枉魂魄入华夏!到河南,目光所及之处有炎黄巨塑的黄土,有守护石窟的沙,缠绵太行的风,十三朝古都沉寂的辉煌,殷墟里回荡的刻骨铭心的历史。“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忆河南,人杰地灵,盛世荣光。
(孙一涵 作者是吉林市实验中学高一·十班学生。本文是该生在参加河南研学时写下的感悟。)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原标题: 寻根溯往 咏叹东方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