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同比增长6.7%, 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 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 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9%, 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 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 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6%, 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4%, 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8.82%, 增速位列全省第二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GDP同比增长6.7%,增速位列全省九市州第一位!根据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23年经济数据,我市GDP以6.7%的增速,自从1993年开展GDP核算以来在全省排名首次年度居首。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定不移稳经济、促增长、强信心,拼搏进取、笃行不怠,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呈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指标增速全线飘红
面对外部需求走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下降、突发舒兰汛情等严峻挑战,我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精准出台17项稳经济政策措施、70个专项方案,大力开展市场主体升规入统培育壮大行动,抓实“九解一协调”,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二三季度态势稳、四季度后劲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渐次进入全省前列。
2023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七个月列全省第一。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以17.6%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4%,增速位列全省第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8.82%,增速位列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位列全省第三。
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势头实现标志性提升。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百亿级企业优质产能加速释放,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近六成保持增长,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7%。
吉林石化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27.4万吨,创历史新高。吉林化纤碳纤维产量增长60%,吉林建龙粗钢产量增加20万吨,有力对冲了价格下滑影响。
技改提能、企业盘活、“智改数转”行动全面开展,美思德4.5万吨有机胺系列产品等30个项目投产见效,天池钼业等45户企业升规入统,153户“双停”企业恢复生产年度新增产值25亿元。
在市委市政府推动下,康乃尔化工与旭阳集团达成合作,一举盘活停产1年多的36万吨苯胺项目,三天打通销运产供全流程,2023年10月末恢复生产,当年实现产值7.4亿元。
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8户,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4户,吉林化纤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方企业。
校企共建研发机构由50个增至80个,实施T800、T1000高性能碳纤维等关键技术攻关项目6项,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亿元。我市荣登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居东北地级市之首。
全年落实产融合作平台融资500亿元、银行信贷支持850亿元、减税降费19.6亿元,为企业提供应急周转资金12亿元,企业发展获得有力的金融支持。
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2023年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405个,计划总投资199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85个、续建项目220个,亿元以上项目2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
我市建立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属地政府具体负责的重大项目包保推进机制,全面强化吉林石化转型升级、吉林化纤碳纤维全产业链等省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为405个项目配备项目服务秘书,领办代办前期手续。
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全面落实“九解一协调”工作部署,建立“解投资难题”“解市场服务难题”工作专班,全面强化重点企业、重点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共解决项目临时用水用电、用地用工等问题55个。依托全市13个项目中心,每日梳理市县两级问题清单,常规问题靶向推动至有关部门限时办结,特殊问题提格办理,有效推动重大项目有序建设。
总投资339亿元的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全年不停工,圆满实现年度预期进度,进入设备安装、工艺配管关键阶段。吉林碳谷15万吨碳纤维原丝二期、吉林建龙150万吨焦化及25万吨硅钢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53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
我市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战略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聚焦锻长板、补短板、填空白,围绕化工、碳纤维、冰雪等重点产业,我市绘制可实战招商图谱,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新签约有机胺绿色溶剂项目等化工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122.46亿元,新签约年产3.5万吨碳纤维助剂项目等碳纤维项目12个、总投资额69.98亿元。
全年新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46个、总投资额1677.2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90.6%,112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项目建设潮涌江城,有力拉动了建筑业增长。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62.6亿元,增速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
同时,我市搭建建材和建筑企业供需平台,全年建筑工地和建筑企业累计采购本地建材22.5亿元,强力拉动了建材生产企业产值增长。
消费市场全年火热
2023年,我市消费市场从春火到冬,开展了“新气象·瑞兔迎春”等促销活动260场,发放商贸消费券4200余万元,拉动销售额30亿元。
历时5个月的“松江花月夜@吉林”消夏经济活动,打造餐饮美食、休闲购物、文化旅游、体育健身4张夜间消夏经济靓丽名片, 1500余户餐饮业户实现销售额约5.9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2000个,吸引客流逾1500万人次。
进入新雪季,“璀璨江城·yeah!”夜间餐饮美食活动激活了冬季餐饮市场,通过“享美食 奖汽车”等系列活动吸引消费者,也为冰雪旅游增添了新的吸引力。
冰雪经济持续升温,影响力显著提升。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获评国家级训练基地,北大湖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蝉联七年世界滑雪大奖,我市荣获“2023冰雪旅游城市十二佳”称号。新雪季,松花江游船观光冬季首航,一批精品冰雪主题乐园、冰雪雕塑落成开放,两大雪场接待游客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消费市场强劲复苏,全年新晋限上商贸企业152户、规上服务业企业84户。我市还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品路线3条、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桦甸市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磐石市成功承办吉林省首届红色旅游节。
现代农业争先进位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10.79万亩、同比增长0.85%。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87.7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21万亩,克服洪灾影响再获粮食丰收,产量达到93.45亿斤,同比增长2.59%。
建成千头牛场9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32万头、增长18%。打造白鹅“育繁推”养殖基地22个,白鹅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
“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生猪饲养量达到385万头,新建棚室5000亩,冬春季蔬菜本地供给率提升到22%。
创建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户企业新晋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突破700家,“两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194个。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02个,我市2022年度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考核全省第一。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我市创新开展“九解一协调”服务企业活动,选派2658名“企业知心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6466项;出台28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民营“四上”企业增至1251户,经营主体达到44.1万户、增长11.1%,增速全省第一,实现了“企业叫好、指标飘红、发展上扬”。
出台助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人才新政,引进87名硕士以上人才驻企服务,1.1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城市信用指数最佳排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16位、东北地级市首位,江城未来发展信心得到重大重塑。(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海峰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
原标题: 奋勇争先立涛头——2023年吉林市经济发展综述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