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栗莉)教市民编五彩绳、包粽子、做香囊体验传统端午民俗,了解龙舟竞渡的历史并编龙舟……6月8日至10日,市博物馆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端午节,推出丰富多彩的主题民俗活动和互动体验,让市民领略历史文化之美。
在绳编展示区,大家围在手艺人身旁,仔细观察彩绳的编织过程。有的市民现场体验手工编制。在完成后,人们将包含美好寓意的五彩绳系在腕间。
“龙舟竞渡,是中国人端午节延续两千年的传统。”市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述我国端午节划龙舟的历史由来。“竹编,即用细薄的竹片做材料编织物品,俗称篾作。”讲解员详细介绍竹编从选材、去青、劈篾片、起层、划篾丝到最后编织成船的过程。
孩子们跃跃欲试,尝试手工竹编龙舟。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却是极其繁琐,纤细的竹条在穿、挑、绕、压间,宛如一根根飘逸的丝带。约10分钟,精致有趣的竹编龙舟制作成功。大家用新鲜的艾草点缀龙舟,搭配铃铛和象征福禄的葫芦,祈愿端午佳节安康美满。
(松花江网编辑 孙淑平 松花江网见习编辑 齐源)
原标题: 教市民编彩绳编龙舟 市博物馆“编织”端午文化之美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