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厚擅长经营之道,但他并没有将自己在经营方面的一些策略运用到喜连成科班的管理上,反而在办学等方面虚心地向叶春善和萧长华请教。
牛子厚爱好多样,少年时,他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各种乐器他都能演奏。他是有眼的能吹,如笙管、笛箫;有弦的能弹,如胡琴、琵琶。另外,牛子厚还爱好摄影、园艺、修理钟表等。他还钻研医学,能给人看病。他使用的相机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他拍摄了很多街巷和店铺,为吉林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他料理的鲜花,是家中院落的一处美景。他给人看病,亲自开药方。凡病人“持方”到牛家的宝升堂药铺买药,都可以免费。牛子厚多方为别人着想,做了很多善举。唱评剧的成兆才,到东北演出时,找到牛子厚寻求帮助。牛子厚为他解决了诸多难处。牛家的房梁上有一块匾额,印证了牛子厚的待人接物,上面写着:“乐善好施。”
牛子厚10岁时,曾出家做了一名“跳墙和尚”。这是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孩子可以一生顺利,而采取的一种“抚养”方式。在寺庙的两年中,牛子厚跟师父、师兄学会了演奏技艺。还俗后,他接管了牛家的产业。生活中,他仍保持着对音乐和戏曲的热爱,甚至把唱皮影戏的艺人请到家中教自己学习曲调。在家里,他孝敬母亲,特意请来戏班为喜欢听戏的母亲演出。同时,他还跟出身戏曲的家眷学习唱腔。几年工夫,他学会了秦腔、昆曲、柳子腔、评弹、京韵大鼓等艺术门类。牛子厚创办喜连成科班以后,对京剧的痴迷更是达到了,用喜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的话来说,就是“牛东家是六场通透”。
自从跟谭鑫培结识后,牛子厚又对京剧,特别是对京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他通过谭鑫培结识了陈彦衡,后来又结识了素有“京胡圣手”之称,为谭鑫培、梅兰芳伴奏几十年的徐兰沅。多年后,徐兰沅特意赠送牛子厚一把亲手制作的京胡。学习京胡,对牛子厚在喜连成科班判断教师教学传艺中关于剧目的错误或不准确,以及在音乐方面进行一些修改与丰富等,都有所帮助。对于一些戏中的唱词,牛子厚与萧长华、唐宗成、叶春善等人一起经过精心地商榷,会适当地进行调整,甚至做较大的修改,比如重新创作新词等。马连良在科班时,萧长华将卢胜奎传承下来的《三国演义》剧本进行了整理。其中的“借东风”一折,一段【二黄】成套唱腔“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就是根据传统老戏《雍凉关》的曲调设计而成的,唱词是重新编写的。此唱段经过马连良的精心打磨,成为“马派”的经典唱段。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有些老教师还是以早年的教学模式为主,像“东吴的臣,武官要战,文官要降”还是唱成“东吴的臣一个一个武官要战,文官要降”。还有《六月雪》中的音乐,化用了柳琴腔和皮影戏的音乐元素,并修改了有关戏文。《大保国》中原有的一段唱词很长,牛子厚等人做了删改,使其更适合科班弟子学唱、演出。当时在科班学戏的毛世来曾回忆道:“牛东家每次来科班,总是有叶春善师父和萧长华先生陪同,见到我们,总喜爱摸摸我们这些孩子的头,说话很和气。排戏的时候,就看见他对身边的萧先生耳语,想是在说修改意见。”
牛子厚为了将弟子尽早推向社会,逐渐接了一些唱堂会的演出,初步达到“以班养班”的目标。他让科班中培养出来的弟子,以大带小,参加演出。之后,他又与戏院接触,科班的首次演出是在北京粮食店的梨园店。“挑帘红”这三个字对喜连成科班来讲,名副其实。“科里红”又是对科班内弟子的极大希望和鼓励。至此,喜连成科班一战成功。有经励科找上门,打算以“童伶”打造演出市场。牛子厚与叶春善、萧长华等人商定了演出中的惩罚制度。每日排着队的弟子们由老师带领,到广和楼、三庆园、吉祥戏院等场地演出。喜连成科班的演出消息在当时是戏迷们谈论的话题。
不仅如此,牛子厚还对京剧表演发生了兴趣。有一次,他亲自扮上周瑜,与谭小培饰演的刘备、叶春善饰演的赵云、勾顺亭饰演的船夫,合演了《黄鹤楼》,曾有剧照留世。
作者:封杰
作者单位:国家京剧院
徐兰沅为牛子厚特制的京胡
图片提供:林永娜
(松花江网编辑:曲施潭 初审:张勇军 复审:李明丹 终审:王久权)
原标题: 牛子厚与喜连成科班(五)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