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市

牛子厚与喜连成科班(六)

2024-11-01 13:33    江城日报全媒体

  牛子厚在北京期间,不仅要顾着自己辛苦筹办的喜连成科班,同时也要顾着其他领域的事宜。由于牛子厚乐善好施的性格,他还和教育界发生了一段佳话。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吸引了许多有文化的学者和大学生。他们不但是欣赏者,也是参与者,在京剧的剧目编写、谬误修正、演员的宣传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时,位于景山后街的沙滩有一所著名的大学——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学生中有许多是各戏院的座上客,也有一些是喜连成科班的嘉宾。这所大学在清代末期曾是和硕、和嘉公主的府邸,后来由清廷拨给京师大学堂作为校舍。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到处烧杀抢掠。京师大学堂校舍遭受严重破坏,直至1902年才得以恢复。1905年,原本开始筹备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因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故拖到1909年才开工建设。直到1912年民国成立时,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的校舍仅建成经科和文科,其他建筑的建设,因政局动荡而不得不停工。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后,校方曾向民国政府呈文,请求重新开工,将剩余的校舍建完,但此建议并未获得批准。经各方努力,于1916年,在汉花园空地上,北大红楼开工建设,两年后建成。这里成为北京大学的核心校区。

  校舍的壮大以及生源的丰富,却使北京大学出现了新的危机,就是食堂和宿舍不够用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鲁迅和蔡元培想到了乐于助人的富商牛子厚。

  鲁迅和蔡元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倡导者,怎么此刻会想到支持京剧、创办喜连成科班的牛子厚呢?当时,社会上抨击的是“旧剧”,而非京剧,是对“旧剧”中的糟粕进行批判,希望能够与时俱“新”,而戏曲同样能够唤起民众的新生。当时,京剧是最有市场、最有上座率的一个艺术门类,而且,京剧界一直保持着支持其他行业、扶贫济困的义举——组织京剧人义演,将善款无私捐出。他们虽被称为艺人,但因做过很多有益的事,亦可被称为“义”人。

  据牛子厚的第五子牛平章回忆:“我父亲在北京,时间是民国六年和民国七年(1917年和1918年)之间,和周叔叔(指鲁迅)接触得很多。当时,我父亲让我们称呼他为周叔叔。他的个头不高,看到我们总是笑呵呵的。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我们叫杨六叔的,还有一位叫李遂贤的老师,常到我们家做客闲聊。他们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我不会知道。但我最清楚的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宿舍很窄,不够用,影响招生,又没有食堂,官府还不给他们钱。鲁迅、蔡元培几位商量,请我父亲给北京的梨园界下帖子,把所有在北京的名角都邀到北京天福堂馆子里设宴。我也随我父亲去了。我父亲说明下帖子的目的,是给北京大学修筑学生宿舍和食堂,请梨园界给予资助。以后,北京的梨园界就举行了义演,票价是四块现大洋一张票,还有卖飞票的,飞票的票价是十块现大洋一张。演出多少天,我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在北京的所有京剧界的名家都参加了演出。以后,就建起了北京大学的食堂和学生宿舍。”

  “为什么蔡元培与鲁迅请我父亲下帖子呢?因为我父亲是喜连成京剧科班的班主,那些名角,如梅兰芳、高百岁、贯大元、马连良、于连泉等,都是喜连成科班的学生。还有一些名角,不是喜连成科班的学生,也是喜连成科班的教师,如王长林、李寿山、姚增禄、范福泰等,或兼课教师,如尚小云等。”

  京剧观众中,政界、商界、报界人物众多,鲁迅和蔡元培都没有惊动,却偏偏找到牛子厚,召集京剧界人士参与这次义演,为解决北京大学师生们的难题捐赠善款。鲁迅和蔡元培,大家都熟悉。牛平章回忆时提起的李遂贤,字仲都,他文采出众,在当时的戏曲创作方面尤为突出。民国元年,京剧界同仁在成立正乐育化会、创办梨园子弟学校时,也曾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

  作者 封杰

  作者单位:国家京剧院

  牛子厚坐在自家院内的花丛中

  图片提供:牛绍飞、连相如

  

原标题: 牛子厚与喜连成科班(六)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