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杜清华 通讯员 朱凯)“市场份额达到了80%以上。”近日,看着城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分布动态图上密密麻麻的红星标记,吉林冲冲充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邴祥越发信心满满,“每个红星都代表着企业已投用的充电桩”。
位于昌邑区的吉林冲冲充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不足10人的小微企业,近几年在充电桩领域闯出了一片大市场,这得益于企业抢抓机遇,以“科技兴安”为战略,在科研道路上牢牢端稳了“安全饭”。
企业最硬气的“底牌”莫过于生产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别小看这小小的充电桩,它集成了我们15项技术专利。”邴祥说,每年企业科技研发投入都占年总产值20%以上。
在科研道路上,吉林冲冲始终把“充电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研发的绝大多数技术专利几乎都与安全有关。今年夏天,企业自主研发的一台24小时在线检测所有充电桩工作状态的监控设备突发报警,显示某小区一台充电桩60米半径内有高阈值烟雾和强烈热辐射。值班员第一时间联系充电桩所在小区物业,并提前断电保护设备完好,因处置及时避免了损失扩大。事后,小区物业为吉林冲冲准确及时的报警竖起大拇指,也因为这起意外事件,企业一下新增10余笔业务订单。
凭借卓越的安全性能和过硬的技术指标,吉林冲冲研发的产品迅速赢得市场青睐,驶上发展的“快车道”。“走科研路,吃‘安全饭’,不仅让企业破了困局,还取得了快速发展。”展望未来,邴祥更加坚定认准了“科技兴安”这条路。
(松花江网编辑 齐源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走科研路 吃“安全饭” “吉林冲冲”锐意直冲充电桩市场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