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起清韵,生态兴万村。
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以“小切口、大变化、聚众心”为出发点,围绕美丽环境“打底”、特色产业“强基”、和谐善治“聚魂”开展净美村庄建设,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打造形神兼备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在吉林市蜿蜒流淌的松花江畔,美如星辰散布的1383个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承载着当地农民的幸福,蕴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梦想。
美丽环境“打底” 谱“城乡共振曲”
12月的江城大地白雪皑皑,别具景致。丰满区前二道乡王相村错落有致的村居前,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日光温室里绿色盎然,两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美乡村图。
“过去可不是这样。”村党支部书记方英杰说,“从开始建设美丽庭院后,每家把房前的菜园建成了日光棚,‘散乱脏’不见了,不仅四季有收益,还形成了现在冬日的美景。”
作为全市净美村庄建设的示范村之一,王相村从整治菜园起步,村里出一部分支持资金,村民自家承担一部分,因地制宜搞起了日光温室,不铺张浪费,现在的效果让大家交口称赞。
不仅仅是王相村,蛟河市新站镇朝阳沟村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村中花园”里的200余棵绿化树木,80米长的榆叶梅花墙依然坚挺,这是一个既具观赏性又有人文特质的独特角落。
“这个林中花园已经成为骑行爱好者的打卡点,农闲时节,村里老人茶余饭后来这纳凉、下棋、聊家常的聚集地,我们的秧歌队也会在这编排舞蹈,拍摄视频,这是不输于城里的烟火气。”“村如城”,对此,基层专干魏启蒙很自豪。
“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始终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改善的堵点难点问题。今年,我们将净美村庄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领域最大的民心工程,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广泛倾听农民诉求,全面排查各村短板弱项,做到‘一乡一村’拿方案,分类定标、因村施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明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坚定地将绿水青山打造为‘幸福靠山’,让好生态化为好生计、带来好生活。”
一个个净美村庄,奏响的是一曲曲幸福的歌。围绕于此的一系列实践在全市各地铺延开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规划必当先行。”潘明介绍,围绕《关于深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建设净美村庄的实施意见》,吉林市确立了全员参与、全面整治、全域净美总目标,明确实施“3544工程”,即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利用,倒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镇容村貌提升实施农村公共空间、农户庭院、残垣断壁整治,整修村屯道路,补齐绿化短板;全过程压实县级“一线指挥部”、乡镇“一线战斗堡垒”、村社“一线突击队”和农民群众“一线战斗员”的“四个一线”责任体系;全覆盖构建明察暗访机制、监督举报机制,健全完善村级“三员”(保洁员、网格员、巡查员)和完善村庄清洁日制度等四个方面的监管体系。提升生活垃圾、畜禽粪污、秸秆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化利用水平,倒推前端乱堆乱放问题的解决;全域整治农村公共空间、农户庭院、残垣断壁等脏乱空间,补齐村屯道路绿化美化等短板;压实县、乡、村、户四个“一线责任”;完善配齐“三员队伍”、明察暗访、监督举报、村庄清洁日等长效制度。同时,大力推动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12个、燃料化领域重点项目33个,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突出抓好15个畜禽粪污处理中心、1794个规模养殖场、1491个村屯畜禽粪污收储点建设,破解畜禽粪污清理难题;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万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运行效果持续提升,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冗余物源头减量。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净美村庄宣传汇总工作的干事李笑楠对一年的工作深有感触:“从推进一个小广场、一条步行道、一面文化墙、一个休闲亭、一套健身器材、一个公共厕所等小事着手,充分融合各村主导产业、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特色优势,着力将每一个场所打造成美丽乡村的浓缩版,让千村千面,各美其美。”
今年10月中旬,吉林市净美村庄建设拉练检查组行走在江城大地的各个村落,见到的是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文化广场热闹非凡……
目前,我市已创建“百村示范”村43个,“千村美丽”村548个,创建“干净人家”14.88万户,村庄清洁行动覆盖面保持100%,永吉县、磐石市、桦甸市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特色产业“强基” 绘“富美乡村图”
今年9月初,在昌邑区桦皮厂镇漂洋村,市一亩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一亩田农业”)的800栋灵芝大棚一眼望不到边。
“目前,这是东北地区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柞木灵芝种植基地。”一亩田农业公司负责人曹中丽介绍。曹中丽8年前从北京返乡创业,是当地的返乡创业典型,他说:“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现在一到灵芝收粉期我们人手就不够用,忙不过来。每年,附近村的村民在园区干完一个收粉期就能收入上万元。”
在一亩田农业公司,一栋已经建好的灵芝深加工车间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曹中丽说:“企业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但此前主要以卖灵芝原粉为主,原粉大约是60多元一公斤,破壁后大约可以达到200多元一公斤。具备深加工能力后,销售额将全再次实现突破。可以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冬闲时节,发展力量更在悄悄聚集。蛟河市黄松甸镇三合村菌包加工厂里,铲车上料、半自动化装袋、装车、接菌,各个工作环节有条不紊。这个菌包加工厂安置了100余人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左右。
而这个菌包厂只是黄松甸镇7个菌包加工厂之一。镇党委书记王秀范介绍:“目前,全镇90%以上村屯在发展食用菌产业,95%以上农户从事与食用菌相关的产业,农民90%以上收入来源于食用菌产业。”
在我市,如今像曹中丽和三合村菌包加工厂这样的人和农业企业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步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推进土地托管经营、统筹推动整县整县大项目建设,富美乡村建设内生力持续激活,农民和脱贫群众收入稳步提升。
目前,吉林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3900家,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62.6%,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1.77万人、农民企业家198人、种养能手2.1万人。
这幅画卷的形成,起笔于“富农”的初心,转承于“一村”的发展,落笔于“特色产业”的落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围绕甜黏玉米、黑木耳、灵芝、肉牛、白鹅、林蛙、人参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挖掘“土”、做精“特”、打通“融”,加快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扩规模、提速度、增效益,市委、市政府坚持提升产业集群、实施“旅游功能化”改造,探索园区变景区新模式,加快“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美丽生财”的好路子,实现了让老百姓“跳出土地”抓增收。
同时,围绕特色农产品,持续推进农产地初加工、仓储、冷链运输等设施装备建设工程,统筹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等创建,搭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平台。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00多家。全市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分别达到31个、227个和181个。永吉柞蚕蛹虫草、万昌大米、舒兰大米、黄松甸黑木耳、桦甸黄牛肉等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舒兰大米入选国家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传播案例。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9个、国家级特优区2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3个。
和谐善治“聚魂” 唱“人人幸福歌”
仓廪足而知礼仪。如今,走进我市各地农村,人们看到的多是如下图景:村庄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大家的心气也更齐了。
舒兰市水曲柳镇锦德村“百姓说事点”信息员孟庆德最近又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大事小情都在我这调解,村民都挺满意。”他说。
舒兰市为使“百姓说事点”更加规范运行,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听取群众真实声音,确立了“事前问事”“随时说事”“及时办事”“定期议事”“事后查事”工作法,真正发挥“百姓说事点”平台作用和沟通渠道,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
“任志生、刘立国可以兑换蒸锅;党哲、张清山、王金玲、齐凤金、辛丽云、马喜春、张鑫、刘庆丰兑换电水壶;刘庆友、孙宝才、杨义军、邓新平、姜波兑换套盆;张永、张海涛兑换套凳……”在磐石市石嘴镇六间房村的“星级超市”里,随着村党支部书记徐富宣布村民们通过参加村里各项活动可以获得的物品时,不断传出笑声和掌声。
从2019年开始,六间房村每年投资5000元,采购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物品,通过“星级超市”,以积分兑换的方式发给表现优异的村民,不断激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汇集广泛的社会参与,加速构建多元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凝聚起和美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吉林市坚持以善治推动,让乡村治理不断“好”起来。潘明表示,今年,市委、市政府统一谋划,在县级成立“一线指挥部”,督促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性深入村屯督导推动。乡镇形成“一线战斗堡垒”,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亲自包联矛盾最突出、问题最棘手的村庄,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问题解决、实现有序整改。村社组织“一线突击队”,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农民群众担当“一线战斗员”,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切实扭转了“政府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
“治理怎么样,关键看老乡。”我市持续开展净美村庄建设“亮举措、比整改、促提升”等一系列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推进举措,通过推广“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红黑榜”等方式提升撬动作用,使农民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民有的呼,我有所应。”截至目前,各地反映的问题中已整治农户庭院17万户、迁移柴草垛5703个、清理村内沟渠累计1.09万公里、栽植绿化树木18.2万株,农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切实得到提高。
净美乡村建设涵盖农村人居环境方方面面,既需要集中整治,更需要长期保持。今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发挥统筹抓总作用,充分调度相关行业部门密切沟通、协调施策,从垃圾收运效果监管、秸秆粪污综合利用、拆违治乱和综合整治等方面,系统制定农村人居环境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健全了以保洁员、网格员、巡查员为长效管护主体的“三员”队伍建设,全面推广建立村庄清洁日制度,带动村民常态化参与村庄清洁保洁,确保整治成果能保持住、巩固好,实现治理效能提质。
现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改善、村民文明意识稳步提升、致富产业同步跟进……下一步,更要努力实现净美村庄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从环境美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跃升。
全媒体记者 张春和
(松花江网编辑:曲施潭 初审:张勇军 复审:李明丹 终审:王久权)
原标题: “千万工程”绘就富美乡村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