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市

“四个聚焦”塑造“四链互通”

2024-12-27 12:49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

  以实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对接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和行业布局,推动政府、企业、院校达成共识,聚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新标杆、产教融合的新典范、产业培育的新基地,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四位一体”发展的大教育、大产业新格局。

  这是我市产教联盟的构建初衷。

  7月12日,我市产教联盟启动,以深化我市化学化工行业校企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率先成立化学化工行业产教联盟。截至目前,我市已组建5个产教联盟和1个产教融合共同体。

  市教育局不断强化教育对科技人才产业的支撑作用,用“四个聚焦”创新构建“四链互通”产教融合实践路径,推动产教联盟运行见成效。

  聚焦深化多元教育资源共赢合作

  共建“区域链”

  坚持以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抓手,围绕驻吉高校优势特色擘画产教联盟蓝图。

  市教育局牵头抓总、整合资源,引入多方育人主体,推动政府企业院校达成共识,按照“一校一策”的发展思路,统筹吉林化工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组建化学化工、能源技术与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冰雪文旅服务、医药医疗5个产教联盟和1个全国低空经济先导产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累计覆盖成员单位650余家,进一步激活高职院校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增强校企合作动力,实现多元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互利共赢。

  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提质“教育链”

  坚持与全市“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发展定位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聚焦产业体系新技术、新工艺、新需求,引导职业院校主动优化专业布局,拓宽育人范式。

  全国低空经济先导产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全国通用航空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培养联盟,组建4个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联合建设6个产教学院,开发23个校企订单培养项目,将1200余名学生纳入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已为化纤集团碳纤维、腈纶等重点升级项目输送300余名定向人才。

  持续革新育人模式,各高校加快推进新兴学科与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和布局,现代农业产教联盟、医药医疗行业产教联盟分别开展“百名博士进企业”“双千双进”专项行动,引导精英博士进入重点企业,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持续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聚焦高水平应用技术研发

  激活“创新链”

  瞄准产业技术前沿和我市企业发展实际需求,推动产教联盟、产教共同体与全市重点行业开放共享、协同攻关,加大高精尖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发。

  各产教联盟、产教共同体目前已达成技术合作项目150余项,横向签约科研经费超1.5亿元。其中,化学化工行业产教联盟自主研发的碳纤维专用油剂中试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已完成实验,预计每年创造4500万元经济效益;功能性环氧树脂碳纤维专用上浆剂技术优化研究项目,申请国内专利两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碳纤维拉挤板专用树脂国产化技术开发项目提升公司碳板产值5亿元。全国低空经济先导产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无人机用碳纤维层压板材层压工艺优化设计、快装大型无人机机库和机库智能化控制技术两项技术攻关,研发成果转化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各产教联盟、产教共同体坚持企业“出题”、学院“答题”、成果“阅卷”,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逐渐形成创新驱动职业教育科研及其技术技能创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聚焦助推现代产业强劲发展

  拓展“产业链”

  以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人才为目标导向,精准提升职教人才的培养能力和产业技术的成果转化能力,以新项目拓展产业发展新赛道,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新质生产力的供给链条和供给能力。

  化学化工行业产教联盟在精细化工领域,环分子量可控聚氧化乙烯(PEO)高性能催化剂、聚合工艺研究及放大技术开发项目已经攻克关键技术,可满足3个品种聚氧化乙烯的批量生产,成果应用每年为企业增效达500余万元;分子诊断用超顺磁纳米磁珠制备工艺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已建成两条生产线,预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冰雪文旅服务行业产教联盟联合重点企业开展冰雪装备联合研发、冰雪文创产品开发、冰雪健康保养等产品开发项目,进一步促进我市冰雪经济向新提质。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紧扣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产教联盟秘书长单位的积极作用,搭建院企沟通服务桥梁,推进产教联盟、产教共同体提质增效运行,聚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科技创新新引擎、产教融合新平台、校城融合新载体,全面赋能我市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

  (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雪扬 编辑 曲施潭 初审 张勇军 复审 李明丹 终审 王久权)

原标题: “四个聚焦”塑造“四链互通”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