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吉林新闻

“新”聚焦 | 吉林省党代会明确奋斗目标底气何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篇

2022-06-24 10:41    新华网

  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于6月22日闭幕,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综合发展实力显著跃升,社会文明程度显著跃升,共同富裕水平显著跃升,社会治理效能显著跃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党建引领能力显著跃升。

  奋斗目标清晰而明确,令人兴奋又含金量十足,其底气何在?见微知著,现回顾吉林省过去五年发展道路,从改善、保护、构建中一探究竟。

  党代会报告描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空气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草原、湿地、黑土地得到有效保护,长白山东北亚生态屏障作用更加凸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生态强省建设展现新面貌,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初步构建,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吉林样板。

  用生态底色书写“高颜值”的“吉林答卷”

  6月的查干湖,碧波荡漾,生机盎然,景色宜人,游人众多。近年来,查干湖水更清,鱼更肥,景更美。大湖之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在游客眼中,查干湖已经成为吉林省一张靓丽名片,而生态是这张名片的重要底色。

  暖阳下的查干湖波光粼粼,荷叶被微凉的风轻轻拂动。 新华网王小骥 摄

  治湖,关键在水。从“无水”到“有水”再到“清水”,大湖重焕活力。3年来,查干湖周边全力消除影响环境的经营活动,东岸引来水库水,西岸修建农田退水自然沉降区,北岸启动建设湿地恢复工程。保护区内种植荷花、蒲草、芦苇,发挥水生植物的降解作用。如此一来,经过湿地过滤、自然沉降的查干湖水体,与嫩江、松花江通连,“死水”变“活水”,3年就可整体置换一次。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松原在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旅游样板上,取得了喜人成绩。

  查干湖的变化与发展,是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众多成果中的一个缩影。2021年,吉林省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吉林生态日”。吉林要用生态底色书写出更多“高颜值”的“吉林答卷”。

  让生态屏障和“生态绿肺”发挥更大作用

  吉林东部长白山地林海茫茫,一步一景。这里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和东北的“水塔”,是“世界基因库”,被誉为“生态绿肺”。长白山不只是旅游名山,更是我国东北的生态屏障,在国内国际生态保护领域都有重要地位。

  “具有重要地位,更要发挥出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长白山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双轮驱动、齐头并进,努力走出一条“有效保护、有序开发、科学利用、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8年至2021年,实施了44个大项(含92个子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41.44亿元,已完成投资38.66亿元。保护修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初显。

  地处长白山核心区域的白山市,是全国首个全幅员森林旅游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中国十大生态屏障之一,是保持我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白山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强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矿山修复与治理,巩固提升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全面建设“两山”理念试验区。近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新增命名一批吉林省生态县(市、区),白山市江源区、靖宇县和长白县入选。至此,白山市省级生态县(市、区)实现全覆盖。2021年,全域旅游、绿色食品、医药健康、矿产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占白山市GDP和财政收入比重上升到62.1%和55.2%。

  生态好不好?“飞禽走兽”亦是“检验员”

  吉林省西部,湿地集中,是全球气候变化东北样带和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区域。

  2013年,吉林省启动了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利用自然水系和兴修的水利工程,把汛期嫩江、洮儿河等富余洪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湖泡和湿地当中,逐步形成了大面积泡泽,芦苇、香蒲等植物大量繁殖,构成了鸟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湿地面积扩大,生物资源增加,引来更多的候鸟驻足。今年春季,镇赉县境内的白鹤数量已超过4000只,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新高。吉林省西部已成为一处新“鸟的天堂”,域内鸟类约300种,春秋两季观赏候鸟迁徙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

  

  这是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监测相机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新华社发

   

  鹤鸣声罢,虎啸声起!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进,吉林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于2017年开始试点工作,2021年正式成立,横跨吉林、黑龙江两省,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最新数据显示,虎豹公园内野生东北虎数量增长至50只,种群呈现出明显向我国内陆扩散的趋势。

  “过去是听虎、说虎但难见虎,现在一年四季总有偶遇东北虎或者虎豹下山上公路的新闻报道和视频、照片,有图有影有真相。我觉得判断生态好不好,这些飞禽走兽是很有‘发言’资格的‘检验员’!”珲春市民杨金龙说。

  河湖连通、水草丰美、万鸟栖息、渔兴牧旺、虎走豹跃……是吉林省生态保护成果的有力证明。

  “耕地中的大熊猫”越长越大,越长越壮

  吉林中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肥沃的黑土是这里鲜明的生态特色,是全国主要粮食产区。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是在东北地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黑土地的肥沃。然而,在有些年,因不合理的垦殖和耕作等,肥沃的黑土地开始变“薄”、变“瘦”、变“硬”。

  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出台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2018年7月1日,《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21年7月22日,伴随着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在吉林长春的成功举办,“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正式公布。在依法护土上,吉林省走在了前列。

  

  梨树县农民驾驶免耕播种机进行保护性耕作。新华社记者张楠 摄

   

  除了将黑土地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多年来的“梨树模式”也广为人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文国说:“‘梨树模式’是吉林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应用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能够有效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减少侵蚀,节本效果显著,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

  五年来,梨树县紧紧围绕保护培育黑土地创新发展可持续这一主题,全县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80.17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为45.7%,采用梨树模式种植的玉米大田从五年前的30万亩达到今年的30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9%,实现了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

  打造“吉林样板” 奋斗在路上

  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加快生态强省建设,厚植吉林发展亮丽底色”,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吉林样板”。

  今年2月,吉林省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到2025年,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经济实力、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民生态文明素质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有升。

  前不久,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张旗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部门将按照报告要求,健全完善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安全、生态文明制度“3+1”体系,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按照“五化”闭环工作法推动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高标准落实。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是人之所想和人之所盼。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吉林奋斗在路上。

(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