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粮食主产省,我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过700亿斤,2021年达到807.84亿斤,增长6.21%,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大省第一位,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粮食单产、商品率、调出量均居全国前列。
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2022年,我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产粮大县为依托、重大工程为抓手、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四良一智”促生产、提产能,通过10年左右时间,粮食产量突破1000亿斤,更高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良田良种固粮基
藏粮于地促生产
广积粮谷,兴修水利,务本兴农。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是集良种、农机、农艺、水利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提供支撑和保障。
寒冬时节,走在榆树市保寿镇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上,大小沟渠纵横交错,笔直的水泥路向前延伸,1920亩土地平整方正。
“以前,这里的地高低不平,像蜘蛛网似的,收割机都开不进来。经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一体化综合治理后,旱能浇、涝能排,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对记者说,今年稻谷颗粒饱满,平均每颗稻穗上有120多粒,大穗的能达到150粒,每公顷产水稻产量两万斤左右。
为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我省重点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布局,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排渠道、岸坡防护、农田电网等综合设施建设。今年,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累计建成4580万亩;创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30万亩,亩均投资达到3500元左右。
良田有了,作为农业“芯片”的良种也必不可少。
驱车来到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九月丰家庭农场,“国家粳稻吉林试验基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良田用上良种,才能多产好粮。”农场负责人肖建波介绍,2016年,他们引进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每年示范水稻品系、品种1700多个,目前拥有“天隆优619”和“天隆优649”两个高产抗病新品种。
作为制种大省、用种大省,我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加快推动种质资源创新平台、生物育种联盟、良种繁育基地和公主岭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种业科研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字号”优良品种,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
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7家,创建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2个、制种大县2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个。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近15万份。
“通过10年左右时间,我省将培育综合实力全国十强种业企业1到2家,研发突破性品种200个以上,实现粮食作物种子更新换代。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粮食作物全覆盖,将耕地质量再提升1个等级。”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说。
良机良法促粮丰
藏粮于技提产能
从“靠天吃饭”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5G监测、植保无人机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抗旱节水、统防统治……依靠科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省粮食增产潜力不断释放。
记者在乾安县大遐农场高标准农田上看到,一根根黑色的胶管纵横交错,手指粗细的滴灌带埋在作物根部,深松整地机、免耕播种机、卷移式喷灌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一应俱全。
“这里的土壤属于盐碱地,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浅埋滴灌等技术,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和玉米收割不落地,节水达到30%,平均增产30%左右。”乾安县大遐农业公司董事长刘子良对记者介绍。
今年,我省优选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主导品种120个、主推技术58项,集成推广精量播种、生物防控等增产增效技术,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全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梨树县持续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全程机械化操作,最大限度发挥农机具作用,做到规模连片、规范行距、智慧种植、产销统筹,率先实现秸秆全覆盖技术“国产化”、免耕播种机具“中国化”、耕作技术推广“系统化”。
“加入单元建设后,把垄距调匀了,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了一倍,苗出得也好。”看着院内堆满金灿灿的“粮垛子”,谈起“梨树模式”种植效果,文忱农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文忱喜上眉梢,今年岗地一公顷能收2.9万余斤,洼地也能勾到两万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为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我省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构建起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的保护路径,探索形成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十大黑土地保护模式,升级建设全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累计安装保护性耕作电子监测终端设备4万台(套),保护性耕作县份北斗智能终端实现全覆盖。今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居全国第一位。
“通过10年左右时间,我省将建成比较完善的农机应用装备主体1800个,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左右。3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和服务主体达到一万家,保护性耕作占适宜区域耕地面积70%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说。
记者手记:
“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关键举措。
今年备春耕期间突发疫情,入夏后又遇渍涝灾害,我省采取超常规举措,合力攻坚克难,通过紧抓“保面积、保物资、保人力、保进度、保安全”促落实,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建设开了个好头。
如何实现粮食产量达到千亿斤新目标?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重点要从产能挖潜和后备耕地开发两方面持续发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通过良种、良机、良法和智慧农业相配套,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动提升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松花江网编辑 周游)
原标题: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纪实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