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县区新闻 桦甸新闻

智汇金城 “才”有未来 ——看桦甸市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篇

2023-06-24 10:19    江城日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近年来,桦甸市立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紧盯聚才、育才、用才等重要环节,强化人才有效供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创新创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担当有为、贡献才智。在人才“春水池”的漫灌之下,当地乡村振兴的“向阳花”光彩绽放。

  坚持“海纳百川,任人唯贤”

  拓宽渠道聚人才

  “没有人才振兴,何谈乡村振兴?如果不能解决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的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破题的第一步,是要先把人才聚起来!”早在几年前,在一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座谈会上,桦甸市相关领导掷地有声地这样讲。

  随之而来,桦甸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落地落实:制发《桦甸市鼓励引导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办法(试行)》,按照党委发动、条块联动、职能推动原则,健全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建立全方位网格化动态监测体系,对有一技之长的种植养殖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进行“拉网式”摸底登记,将6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

  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桦甸市还建立了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进一步完善帮扶团队服务联系机制,组织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下村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吸纳更多人才“入队”。最近3年,各类人才服务团推广新技术数量45项,组织各类讲座、培训百余场。

  此外,桦甸市还持续开展“引智回乡”工程,实施“桦人兴桦”行动,建立域外桦甸籍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与返乡优秀人才沟通交流,通过送温暖、送祝福、送文化、送政策,拉近与域外优秀人才距离。近几年,北京桦商刘永明、重庆桦商秦宇等一批优秀桦商先后返乡,成功创业。

  坚持“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涵养水分育人才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瞄准“要求”与“需求”,桦甸市坚持“养之贵素,使之贵器”,积极涵养水分培育各类人才。

  ——加强乡土人才培训力度,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5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余人,其中有一大批学员成为产业带头人。

  ——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有计划地把重点培养的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放到农村去,让他们在一线担当作为、锻炼成长。

  ——实施“头雁”计划,选拔有产业代表性的种植养殖大户,通过点对点的精准技术培训、项目指导,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

  ——大力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实训,提升人才创业带富能力,依托金牛牧业、出彩农业等4家实训基地,近3年培育农村人才和有致富意愿村民近千名。

  ——实施“十百千”乡土技术人才帮扶计划,组织开展“大讲堂”“双联双促”等推动人才振兴系列活动,开展多元化、订单式培训,近万名乡土人才接受培训。

  随着一个又一个育才实践落地,桦甸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变得越来越强大。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所能、大展身手,当地乡村人气进一步旺起来,发展脚步也快起来了。

  坚持“与时俱进,不拘一格”

  产才融合用人才

  聚才、育才,最终目的在于用才。近年来,桦甸市坚持“与时俱进,不拘一格”,在产才融合中用好人才,推动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在具体用才实践中,桦甸市走出了下述四步棋:

  着眼增强乡土人才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乡土人才带着技能入股合作社,将个人领办创办的企业及合作社作为人才培育基地,形成“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桦甸市乡土人才已建立农民合作社846个,创办家庭农场1477户,创建省级、吉林市级家庭农场43个。

  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和省市县级龙头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激发各类人才的内生动力和服务帮扶基层一线的干事热情,不断健全完善政府、企业、人才三方联动机制。桦甸市不断深化与省农科院合作,引入专家人才到出彩农业任省级科技专员,采取“联基地、联项目、联农户”的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引进优质甜糯玉米品种,开展大豆新品种种植实验,加速推动产业提升。

  大力宣传省市县龙头企业用人政策、就业信息等,组织召开乡土人才招聘会百余场,将乡土人才诉求与企业人才需求有机融合,畅通人才就业渠道,帮助1000余名乡土人才创业就业。

  着力推动人才管理模式创新,深入实施“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订单定向医学生”育才计划,2022年共引进399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任职。

  四步棋,貌似独立行棋、各自落子,纵观全局,实则棋势纵横、各为呼应,一盘用才棋因此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凝聚起磅礴力量。

  坚持“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涵养效能暖人才

  人才引得进、育得出,关键还得留得下、待得住。

  近年来,桦甸市坚持“面面俱到,细致入微”,把创优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基础工程常抓不懈,通过农业项目支撑、现金补助、农资实物投放等方式,扶持优秀乡土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带强产业发展的“经纪人”、带动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带领技艺传承的“田秀才”。

  资金,是困扰一些创业者的瓶颈。直面瓶颈,桦甸市从资金上对乡土人才给予大力扶持,近3年共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7亿元,扶持创业者9800余人。同时,对进驻各类园区创业的乡土人才,适当减免租金、物管费、卫生费等费用。

  此外,桦甸市还注重培养吸纳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乡土人才,去年以来,18人获评省级E类及以上乡土人才,60人获评省级乡村人才职称,3人获评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潘淑红等30余名致富能人典型事迹得到大力宣传,有效凝聚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桦甸站在新的起点之上,将依托更有力措施拴心留人、固本强基,让乡土人才真正落地生根,赋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桦甸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松花江网编辑 孙桂芳)

原标题: 智汇金城 “才”有未来 ——看桦甸市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篇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