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县区新闻 磐石新闻

踏出乡村振兴新路子——磐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之一

2023-10-31 11:02    江城日报

  近年来,磐石市持续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在农业农村部公示的“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中,磐石市榜上有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磐石市脱颖而出?连日来,记者通过调研采访了解到,磐石市通过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奏响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

  打开乡村振兴新“稻”路

  “这几年我们的大米销售都很好,很多企业都是提前来下订单”。在磐石市吉昌镇“千塘稻”种植基地,吉昌镇农业农机站站长于洪波介绍,这里的“千塘稻”是中科院认证的优质地理产品,稻米品质符合国家优质米二级标准,种植执行绿色食品稻米(NY/T419-2021)标准。粒粒纯正甘甜,颗颗香浓带着自然的原味。其低端品种的价格也要比普通水稻高出许多,高端品种的价格则更高。

  吉昌镇地处亚吉水库下游、饮马河两岸,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具备种植高品质水稻的先天条件。

  但从前,由于水稻种植分散、产业薄弱,导致经济效益不高,稻米知名度低。如何改变稻米产业发展现状,成为困扰吉昌镇干部的“心病”。

  “关键是要整合资源,创建品牌。”吉昌镇积极动员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并与吉高物流公司签订订单,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连片种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订单收购的模式经营,水稻品种由吉高选定,并施用吉高下属企业吉旺有机肥厂的有机肥,全程进行绿色、生态、无污染的田间管理。 

  今年,吉昌镇以倒木鲜村、当石村为基地,种植中高端“千塘稻”300公顷,据预计会增收200多万元。

  “我们的水稻已经得到了中科院地质研究所认可,去年7月份,磐石市千塘稻永久基本农田案例就在我们这揭牌的。”王英民对现在的变化很满足。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磐石市千方百计做大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加快“千塘磐石”系列品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开展标准化体系及示范基地建设,组织成立产业联盟,科学扩大“千塘”品牌作物规模。今年,当地“千塘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700公顷、锦绣海棠700公顷、大榛子560公顷、千塘鱼3500吨。

  举起“长白灵芝”金字招牌

  走进磐石市取柴河镇1500栋灵芝大棚基地,一栋栋大棚随着地势绵延起伏,灵芝种植户们即将开启一年中最重要的采收环节。

  “在基地务工的大多是周边的村民,他们每年务工三四个月,主要是种植、采收灵芝,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取柴河镇党委书记朴日向记者介绍,灵芝基地可以解决1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取柴河镇将发展灵芝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上下功夫,积极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土地流转和项目引进,把企业资本、管理、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与乡村土地、乡村劳动力有机结合,进一步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

  在磐石市,还有不少像取柴河镇这样的灵芝产业园。

  在磐石市松山镇红旗村的灵芝园区里,村民卢有君说:“我一直在产业基地里打零工,从菌种搬运、栽培、管护到采收,全程参与,平均每天有200多元收入,还能照顾到家庭。

  目前,红旗村已注册“吉甸园”商标,依托磐芝园种植有限公司,生产的“吉甸园”灵芝粉、袍子粉等系列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产品覆盖高中低端各档次,年销售额达到50万元。

  今年,磐石市的灵芝大棚发展到5000栋,继续保持全国单体最大的灵芝种植基地成果,添彩助力乡村振兴。

  激活“红色基因”内生动力

  “十一”假期临近,磐石市烟筒山镇官马新村又将迎来一波“旅游热”。

  这里有着丰富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一团和少年营驻地,还是杨靖宇设立的临时指挥所。

  依托官马溶洞景区和毗邻的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近年来,红色旅游加绿水青山带火了这个秀美的小山村。

  几年时间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官马新村开发走抗联路、吃抗联饭等系列旅游产品,把民俗文化和乡村体验等有机嵌入“红色”文化之中,走出了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的新思路。

  古香古色的村落,历史悠久的抗联遗址,美味的农家小吃……让这个小村庄成为不少游客假期的美好记忆。“到这里之后,感觉眼前一亮,有很多古典的元素,还有很多现代新农村的气息,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和家人一起看看老物件,真的是乐在其中。”曾经去过官马新村的市民孙凯回忆道。

  磐石市党史研究室干部马铖明在这里驻村,他还是杨靖宇的曾孙。他说:“我见过这村的老照片,现在与过去比,就是天翻地覆。”今年年底,官马新村的集体收入可达到100万元。

  官马新村的蜕变,是磐石市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磐石市以乡村旅游撬动乡村振兴为理念,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特色的村落,通过串联红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农业,实现乡村旅游全域化,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今年上半年吸引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1亿元。

  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磐石市正沿着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江城日报全媒体)(松花江网编辑 罗安东)

原标题: 踏出乡村振兴新路子——磐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之一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