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建设“全新舒兰”,是省委、吉林市委赋予舒兰的光荣任务,是打造全国知名县城的本质要求。最近几年来,舒兰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聚焦党建统领、改革开放、产业转型、城乡融合、民生改善,放大特色、塑造优势、勇闯新路,全力做实做活“全”“新”文章(“全”就是实现包括产业层级和业态、物质和精神文明、城市和农村在内的全方位发展,建设优势充分彰显、特色加快呈现、三产渐趋融合、生态更加秀美、民生不断提格的辨识度鲜明、幸福指数高的舒兰。“新”的显著标识,内在表现是干事创业精气神新提升,干部有新动力、新担当、新作为;外在表现是让在舒兰工作和生活的人觉得有新变化、新感受、更有幸福感),努力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让首次来舒兰的人感受到新颖独特、干净清爽,再次来舒兰的人感觉到耳目一新、依恋向往。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舒兰是一座农业之城、更是一座农业大县,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舒兰现已成为工农融合之城。
最近几年,舒兰市立足本地实际,以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传统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为主线,大力开展产业转型突破行动,以打造“大米城”“钼城”“鹅城”“人参城”“宠物食品城”“预制菜城”六张城市名片为目标,推动项目建设进城、落地、建设、产出,让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链加速延伸、民生项目多点开花,形成一个又一个让百姓生活更幸福的载体,全面开启了打造具有实力、美丽、幸福、活力、正气五个鲜明辨识度、幸福指数较高的“全新舒兰”的新续篇。
日前,我们循着“全新舒兰”的发展轨迹,走进舒兰各个项目建设场地,细看“六城”融合之姿,感受“六城”融合给“全新舒兰”已带来的和即将带来的新变化。
01 建园区 聚优企 让产业面向大市场
吊车不停转,设备忙运转,工人不歇工,厂房节节高。
今年入春以来,舒兰市各个产业园区忙施工建设的叮当之音不断。去年,舒兰市在城北划出一块5.2万平方米的土地用来建设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年底记者探访时,这里还是一片混杂着泥土和白雪的“荒原”。今年6月份再来时,园区的地下部分已经建设完成,地上部分1座办公楼和4座功能厂房也有了雏形。这座园区可不简单,它是该市“订单化”园区建设的典型。
“现在这些正在建的厂房是根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建设的,企业想要什么样,我们就盖什么样,企业想要什么标准,我们就造什么标准。”项目技术负责人周东说。
这个园区面对的是全国巨大规模的宠物消费市场,其规划建设的背后是舒兰决策者们的全方位调研和睿智前瞻,这一决策对于发展舒兰经济来说是一着先手棋。《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宠物犬猫1.2亿只,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在2700亿元以上,作为宠物刚需用品,宠物食品占据宠物消费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如果说打造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基于全国的市场风向,那么打造人参及中草药健康产业园则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着力做好资源转化的不懈努力。
舒兰市地处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腹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十分适合野山参生长,自古便有“贡山”之称。这里出产的野山参一直是御用佳品,至今仍然是优质野山参生长地。目前,舒兰市人参和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2300公顷,为了更好地发挥野山参的资源禀赋,做强产业,舒兰市委、市政府在平安镇规划14万平方米土地用来建设人参及中草药健康产业园,让人参及中草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不断放大产业优势,引来了金凤凰。
“我们把种植基地选在舒兰,一方面是这儿的政策好,另一方面,产业园内的中草药加工很成体系,我们收完龙胆草之后无论是晾晒、加工都很方便。”龙威(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任安娜说。
去年,龙威(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批将该园区附近的一块22公顷土地作为龙胆草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虽然龙胆草对土地品质要求不高,只要土地平整连片就能生长,但培养野生龙胆草仍然是道难关。“我们种植的龙胆草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张强教授团队经过8年培育,从野生‘驯化’而来,培育难度可想而知。”
在产业园区的引力作用下,同质产业被集中起来,对发挥企业的各自优势,发挥内部规模效应将有更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白鹅产业园、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预制菜及腌制菜产业园、人参及中草药健康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建设,各个产业园对应的上游原材料生产也被带动了起来。如今,舒兰地产玉米、白鹅、中草药……市场需求也旺了起来。
产业园区建设的“导向”作用让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工业优势带动了农业生产,产业园区发挥了一箭“多”雕之效。
02 延链条 融三产 让项目建设挂上高速挡
舒兰市的这些产业园区,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制造业、轻工业、复合型产业等多个领域,看似关联不大,但结合舒兰市农业发展现状,不难看出这是一条串连全产业的链条。
走进舒兰市经济开发区的白鹅产业园区,钢筋水泥主体框架已然矗立,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内部装修。走在路面上看不出来所以然,但是细看园区沙盘就会发现,建设完成后的产业园,俨然是一座属于白鹅的工业“城市”。
“白鹅产业园区是白鹅全产业链的‘主链’,园内的屠宰加工、鹅肉加工、饲料生产、羽绒生产、生物制剂加工区、冷链物流区等功能区能把每一只白鹅‘吃干榨尽’。”舒兰市白鹅专班负责人王世刚说。
“我问一下,咱这能买到大鹅吗?我家也想养几只。”“我们这没有大鹅,您得去种鹅场买,在法特那边呢。”这个园区门口,不时有村民骑着电瓶车来问养鹅的事儿。舒兰人养鹅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在与白鹅产业园相距40多公里外的平安镇房身村白鹅养殖园区,负责人谭忠来正给白鹅添水补食,千余只白鹅挺着“天鹅颈”,在棚外沙地上来回“遛达”。在白鹅全产业链的养殖端,舒兰市已有大大小小的白鹅养殖园区9816座(其中,养殖场(户)9567个),基本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种鹅—孵化—养殖—屠宰—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与之相关的饲料、粪肥、文旅等上下游产业也跟着白鹅产业链的齿轮迅速转动。
在舒兰,按照“链式思维”推进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生态培育,在确保一条链带出一个产业基础上,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形成“多链”乘数效应,形成优势企业集群化、“链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在优势产业延链方面,围绕“舒兰大米”加工产业,在已建成30余家大米加工企业基础上,还在大米的前端、后端持续加力,不断研发新稻种、不断推进绿色环保加工、不断延长销售网络,在传统产业升链方面,围绕机械加工产业,扶持通用机械、瑞丰重工等企业结合实际,或采用新技术,或通过开展合作,不断提高农用机械等终端产品的附加值;在新兴产业建链方面,组建舒雁鹅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抓好白鹅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白鹅产业园建设,推动核心综合区、肉品生产加工区、屠宰区建成投用,确保屠宰加工、鹅系列食品和鹅绒制品加工等项目尽快投产。地处舒兰小城镇的天池钼业、开原镇的吉辉钼业等,都在各自领域发挥着产业链延伸的重要作用。
在城北开发区,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这里生产的宠物食品面向的是全国大市场,它的背后则是舒兰市十万量级肉牛、百万量级生猪和千万量级肉鸡和白鹅在做支撑。每年屠宰这些禽畜所产生的大约5000余吨“边角料”是宠物食品的原材料,这既减轻了禽畜废料处理的压力,也避免这些“边角料”变身重现市场。
03 务民生 保基本 让处处都是幸福湾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走在舒兰市实验小学的走廊里,学生明亮的朗读声,声声入耳。
“和老教学楼相比,新教学楼增加了很多功能教室,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地学习、生活、交流和成长的环境。”三年六班班主任邵金英说。
舒兰市实验小学的老教学楼始建于1992年,为水泥预制板构造,抗震能力、消防设施等方面无法达到现行标准,教室数量和功能无法满足如今的办学需求。“学生数量连年增加,教学班从30年前的24个涨到了46个,学生是当时2倍还多,有2371人,学校快容纳不下这么多学生了。”舒兰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金维娟说。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2022年,舒兰市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舒兰市实验小学校教学楼、食堂等建筑物。在建设的1年多时间里,师生们借用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和第七小学上课,短暂的等待最终迎来了新的起航。今年5月,崭新的教学楼建设完成, 新教学楼既满足了教学需求,更让学生有了更舒心的学习体验。
如果说教育工程护佑着祖国的未来,那么安居工程回应的则是百姓的需求。
走进吉舒街道的危旧房回迁小区,一些居民正在搬入新房。“有电梯了,搬家也不费事”。“这个小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有7栋9层住宅楼,共有648户,1800人左右,等到居民回迁完成后,在居民原住址还要建设新项目。”吉舒街道副主任洪光说。
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是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老旧小区改造则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舒兰市持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累计改造57个老旧小区,256栋楼房,面积111.7万平方米,累计投资4.56亿元,惠及居民13559户。
在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关系百姓切身生活的民生项目建设上,舒兰市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舒兰职业高中开设3个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专业,舒兰一中被列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质生源基地,2个紧密型医共体建立运营,舒兰大街等6条街路改扩建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朝阳大桥、白旗大桥建设项目即将完工……
此外,正阳露天市场、东山水厂等项目完成改造,3处转角公园向市民开放,“鹅街”夜市启幕……
舒兰加快建设各类项目,给百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打造了舒心的城市面貌,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成为舒兰人民的可感可及的幸福。
(松花江网编辑 曲施潭)
原标题: 全新舒兰 项目建设加速“六城”融合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