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常学文)安置社区居民和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去年建成投产的舒兰东富棒槌沟棚膜经济产业园现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加了村民个人和村集体收益,成为人们夸赞的民生项目。
产业园位于舒兰市吉舒街道东富社区,具体分布在5个区域。各区域内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4月中旬,大棚里一派生产繁忙、生机盎然的景象。黄瓜、豆角、番茄、地瓜、樱桃、香瓜等蔬菜和瓜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施肥、浇水。
“这个产业园总占地面积40公顷,有大棚187栋,年产各类蔬菜1000多吨,总产值2300万元,年总利润1000多万元,安置季节性用工100多人,人均年工资收入5万多元。”东富社区党委书记李晓丹说。
187栋大棚中有50栋是吉舒街道东富村等5个村的集体经济项目,由舒兰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和村集体集资建设,每年能给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与其他棚膜经济产业园比,东富产业园的独特之处是地处煤矿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这一带曾经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损坏严重。从去年起,舒兰市规划实施了棚膜经济振兴乡村计划,吸引投资商和村集体投资建设了这个产业园。在建设产业园的过程中,相关方面同步实施杂物清理、土地平整、道路修复等工作,目前已经修复公路4公里,种植树木2万余棵,还要进行道路绿化、路面硬化、健身场所建设等工程。
原标题: 舒兰东富棚膜产业园让多方受益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