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振军 赵广欣 杨悦
白山松水风光无限,奋楫扬帆正当其时。
2021年11月7日到2022年2月27日,100天!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中车松原项目)从纸上签约成功发展为线下落地;
3月1日到7月1日,再战100天!面对疫情侵袭,中车松原项目未停一天工,如期保证产品下线。
从战严寒到顶烈日,“双百天”后,7月11日,中车松原项目产品下线仪式圆满举行。两个100天,荒地变园区,展现了松原速度,尽显吉林精神。
战百天,是中车转型发展的铮铮誓言;
战百天,成就央地同心挥毫绘就的壮美诗篇;
战百天,扬起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远航的风帆!
质量与速度并驾齐驱,携手打造“双百天”的吉林效率
素裹冬日,蓝图绘就;
银装三月,全面动工;
七月绿荫,基地新成。
盛夏的松原大地,生机盎然,中国中车为吉林量身定制的风电整机产品在中车松原项目下线。从签约到产品下线,是怎样的200余天时间,让我们如此快地迎来了收获的喜悦?
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各色春满园。
不到100天时间,项目完成了选址、征拆以及立项、环评、安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各项前期工作;
3天时间,松原市完成548根光伏桩、7户养殖户及两处棚舍的拆迁以及12万平方米土地上的3万吨秸秆等清理工作;
15天时间,松原市完成正常情况下至少3个月才能办结的15项开工手续,打造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的松原样板。
“就是要快!板房搭起来,前期工作人员就入驻,冬天打桩看似很难,我们也要完成!”松原市宁江区常务副区长王晓帆作为首批入驻的工作人员,始终吃住在工地。
“为项目提供‘妈妈式’服务,像呵护孩子一样为项目助力。”自中车松原项目落户雅达虹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书记刘玮东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心上就多了一份牵挂。
一次机遇,十天运筹,百日破茧。
为不耽误工期,冰冻三尺之时,项目各方克服各种困难进行打桩等工作。央地双方坚持机制化落实、清单化推进、模板化运行、图表化管理、手册化操作,全环节、全链条、全流程推动,刷新了东北冬季户外基建项目施工的纪录。
然而项目全面启动后不久便遭遇疫情,在疫情防控绝不松懈的同时,中车松原项目建设未停一天工,未滞一车货,未感染一人!冬去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央地主要负责同志上一线,多次高位对接,研判施工难点,靶向定位方案,同施工方一道挽手并肩,担当、实干、忘我、奉献暖遍吉林大地。
4月7日,厂区室外管网综合图纸全部完成;
4月8日至20日,厂房承台灌浆、垫层浇筑、钢筋绑扎陆续完成;
5月4日,一号基地顺利实现试生产,第一套塔筒钢结构成功下线;
5月18日,总装厂房柱施工完成;
6月23日,厂房C25混凝土完成;
7月1日,封顶!
“疫情期间,封闭管理,在各级政府的协调下,每一车料都平安运达;工人师傅自发为抗疫捐款,不留姓名;冲刺时相关负责同志在棚顶督战,一待就是一个月……”回忆起百天内的点滴,项目建设现场总指挥杲和刚激动地说,专班干部和中车建设团队打混重编,不分地企、不分你我,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为项目如期竣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开发与装备制造双管齐下,着力呈现集群集聚的产业生态
西部风电“航母”启航,对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益良多;“风”“光”等新能源阔步发展,也为吉林这片热土振兴发展积聚起不竭动能。
“这样的速度,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为吉林点赞,为松原点赞!”
“如此短的时间内产品下线,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激励起大家更足的干劲,争取更快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服务吉林新能源产业发展。”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中国中车工作人员的兴奋之情。
在项目整机装配车间内,整机自动化生产线、轮毂自动化生产线等均已进入安装阶段。生产线上,各种大型专业机器配合灵活运转,实现机组各部件的自动装配、紧固等工作。
据吉林中车风电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福忠介绍,目前车间每天可装配1台整机,门口已下线的10台机器已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据了解,此次中国中车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四家子公司落户松原,看重的就是松原是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着力“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我省实施“陆上风光三峡”工程主要区域之一,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可开发总量约38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叶片运输成本往往要占到价格的5%以上,如能在辐射500公里范围内完成运输,将大大降低这部分费用。”吉林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阳向记者介绍,项目在这里落户,将对周边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诚如李阳说的这样,该项目全部建设后,可形成年产800台整机、800套塔筒、800套叶片、800台发电机的产能,将为松原市、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风电产业提供有力的设备保障。
我省地处高纬度地区,土地平阔,风能、太阳能资源优渥,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区域优势。
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山水蓄能三峡”、“绿电”示范区以及“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建设顺利推进……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我省已建成风光发电项目装机1232.42万千瓦,其中风电867.1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65.27万千瓦。
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我省正逐步实现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相互促进。全省去年共引进14家企业参与新能源产业链建设,而中车松原项目落地,必将带动我省新能源产业踏上新台阶。
活力与激情不断迸发,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
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重要举措,持续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亦是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展“六新产业”和建设“四新设施”的必然要求。
近两年,我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瞄准“六新产业”主攻方向、“四新设施”建设重点,着力抓项目、促消费、稳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
包括中车松原项目在内,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吉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助力。
6月2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开工。
一个带动全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一个全新维度的智能制造体系,一项高度“数智化”的产业创新,一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带来的众多产业要素,不胜枚举。
7月5日,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吉林化纤6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
基地沿着碳纤维全产业链方向布局了碳丝产业园、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园、汽车轻量化制品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吉林化纤6万吨碳纤维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将建设18条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碳丝生产线,形成年产6万吨碳纤维生产能力。
而在稍早前启动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总体设计已按期完成,标志着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百日会战”第一个阶段任务完成,实现了设计采购、技术采购、总体设计等重点工作“质”的突破,高质量完成了“百日会战”重要阶段性目标。
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硬抓手,中车松原项目等产业项目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而铁路、轨道交通等基建项目接连建成,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我省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改善民生,正着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松花江网编辑 徐涛)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