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大地流金。在硕果累累的季节迎来了吉林化纤项目建设新高潮。
走进吉林化纤,随处可见繁忙的施工景象。在12000吨碳纤维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安装调试的“叮当声”此起彼伏,近千名工程人员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加紧奋战。
“国庆期间,大家坚持加班加点抢工期,确保吉林化纤12000吨碳纤维项目第一条碳化线在10月底按期投产,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吉林化纤12000吨碳纤维项目负责人徐延生充满信心地说,“‘两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拓出创新发展的‘新丝路’。”
乘势扬帆,碳纤维跑出建设“加速度”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陆续安装调试,一幅企业蓬勃发展的蓝图跃然眼前——
5月22日,吉林化纤首条35K风电专用大丝束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
6月18日,吉林化纤首条35K预浸料专用大丝束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
7月5日,吉林化纤年产6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
7月28日,吉林化纤首条35K高压气瓶缠绕专用大丝束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
8月18日,吉林化纤完全自主制造国产化15万吨原丝两条万吨级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
8月30日,吉林化纤首条50K高产能高性能大丝束碳化线一次开车成功。
近年来,吉林化纤大力发展碳纤维产业,谋划启动了从原丝、碳丝到复材的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今年,吉林化纤精准稳妥、快速有序推进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经济止跌回稳、企稳回升。
“50K高产能高性能大丝束碳化线,是吉林化纤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条整体超宽炉体的碳化线,也是目前单线产能最大的一条碳化线。”吉林化纤副总经理孙小君介绍说,这条碳化线及时转化了企业科技攻关成果,不仅能够满足下游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
据了解,50K高产能高性能大丝束碳化线的投产,标志着该公司年产1.5万吨碳纤维项目经过两年建设正式竣工,也是吉林化纤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第一个完成的项目。
“近年来,聚焦碳纤维产业发展优势,吉林化纤加快推进碳纤维项目建设。”吉林化纤董事长宋德武说,“实现了量的累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更有影响力,我们在碳纤维市场上才更有话语权。”
到今年年末,吉林化纤将实现16万吨原丝产能、4.9万吨碳丝产能、1.5万吨复材产能,再创碳纤维产品产量新高峰。
聚势争先 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先锋
在吉林化纤15万吨差别化腈纶项目施工现场,塔吊耸立、机器轰鸣,建筑工人在忙碌……
9月8日刚刚开工建设的15万吨差别化腈纶项目是传统腈纶工艺与碳纤维原丝工艺的集成创新工程、是吉化120万吨乙烯配套的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开工即是决战,起步便是冲刺。”短短20多天,吉林化纤项目部人员精心组织,高效推进,物资采购、物流运输一刻不停;项目设计、土建施工同步推进;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标准化严格执行。
“从9月8日项目开工,我们项目组倒排工期,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当日事当日毕,在国庆节期间,所有参建单位自发留守。”吉林化纤集团工程部部长夏郁葱介绍说,“目前,该项目地下独立基础、短柱、地梁施工全部完成,已经进入到地面施工阶段,力争明年5月建成投产。”
“安全要管住、疫情要防住、生产要稳住、经营要挺住”,为尽快形成实物量,吉林化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坚持存量优化升级、增量调整结构,坚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通过人造丝优质化、腈纶差别化、竹纤维联盟化、碳纤维产业链一体化,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依托8个研究所的揭榜挂帅课题、QC攻关课题、支部立项课题,开展可纺性攻关、四提攻关、三化升级攻关、四型创新攻关,积极推进工艺流程优化,以颠覆性创新实现生产组织理念上的突破,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实现再提升。”宋德武说。
据悉,1-8月,吉林化纤人造丝传统板块研发出新品,实现了替代进口;腈纶板块抢抓市场机遇,实现了产量、销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竹纤维实现了产品全周期溯源追踪,得到客户认可。
在奔跑中超越、在突破中成长。高速成长的碳纤维产业,稳步扩大的纺织工业优势,不断巩固吉林化纤在碳纤维领域的优势地位,今年前8个月,吉林化纤实现产值1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1.2亿元,同比都分别增长35%以上。
下一步,吉林化纤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全力向全年实现220亿元产值目标进军。
原标题:喜迎二十大·项目建设进行时丨在奔跑中超越 ——吉林化纤项目建设见闻
(松花江网编辑杨世阳)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