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景俊海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视野宏阔、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必须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的“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责任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精彩篇章。
一、置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宏大时代背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置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宏大时代背景,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推动全面振兴。
在坚定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信、历史主动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刻认识吉林的省情特点、发展的历史方位、担当的责任使命。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关键、最要害、最基本的,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一以贯之学懂弄通做实,掌握其深刻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坚定自觉地贯彻落实到吉林全面振兴各方面全过程。
在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自觉把吉林全面振兴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我们必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更加信心满怀地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
在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吉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吉林全面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描绘了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东北振兴蓄势待发”。东北全面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有责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路径,有责任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实现吉林新突破,有责任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吉林力量。要找准立足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扛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任,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找准切入点,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吉林经验。找准发力点,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以斗争精神攻坚克难。
二、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实现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我们要立足吉林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开放条件,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要积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举办“1·8消费节”、“9·8消费节”等系列促销活动,大力推动文旅消费复苏。持续放大后冬奥效应,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做大冰雪产业,与避暑休闲形成“双品牌”。针对民间投资预期较弱,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2022年,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国家电投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陆上风光三峡”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和正泰光伏项目均百日建成并投产,全省项目投资增长16.4%。要着力保持这样的态势,突出产业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让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培育更加充沛的振兴新动能。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充分发挥人文科教大省优势,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创新型省份,下好创新先手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省内“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高校“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海纳百川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苦口婆心留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落实好人才政策升级版,实施高端人才收入倍增计划,打响各类引才聚才活动品牌,推动形成人才汇聚、人才回归、人才兴业的热潮。
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加快建设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长春建设一流国际汽车城。大力培育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围绕“芯、光、星、车、网”,加速布局重点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蝶变”升级。
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又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长春市“一主”的辐射主导作用,让集群产业形成“廊”、“线”,让相关功能形成“道”、“带”,让资源开发形成“基地”,让主要区域“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在农业强国建设中体现吉林担当。实施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乡村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靠改革开放破解难题、推动发展。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解放思想,开放合作,放开搞活。重点要坚持以“放”为先,放开束缚干部思想解放的条条框框,放宽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限制,放掉影响市场活力的禁锢,放活促进创新创业的创造因子,放大对外开放的有利优势,使全面振兴展现新气象。坚持以“拓”为重,拓展更多市场新渠道,深化全方位对口合作、多层次战略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开放性国际合作。坚持以“造”为基,造就更优营商新环境,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坚持以“聚”为要,聚起更强发展新动能,加快项目建设,推进科技创新,让吉林全面振兴的前进动力更加澎湃。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健康吉林,努力把好事办好办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积极防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加大隐患排查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巩固“基层建设年”活动成果,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法治作为现代化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民生的根本保障。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省,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根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府院联动机制。严格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积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是凝聚心灵的精神纽扣,关乎民生幸福和现代化成色。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根本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唱响奋进新时代主旋律。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东北抗联、四战四平等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充分挖掘吉林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文艺精品力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兑现文化价值,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强省,开展好“吉林生态日”活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吉林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4%,比2017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加快“大水网”、万里绿水长廊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
四、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坚强保证,努力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才能劈波斩浪、顺利实现。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始终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不断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彻底肃清孙政才和苏荣、王珉等流毒影响,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落实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求,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运用任务清单化、工作图表化、操作手册化、标准模板化、专班机制化的“五化”工作法抓落实,确保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下贯通、一抓到底、形成闭环。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保证。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深入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铸魂赋能”工程和“强基培苗”选育工程,不断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十条,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让广大干部工作有舞台、干事有动力、成长有通道,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吉林全面振兴,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永远吹冲锋号,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等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永葆党的先进纯洁和强大生命力。
(松花江网编辑 周游)
原标题: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