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德乡是舒兰市养殖业大乡,全乡现存栏肉牛、生猪各1.2万头左右,还饲养了数十万只白鹅,每天产生大量牲畜粪污。以前,牲畜粪污除了一部分用作春耕播种时的肥料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无序堆积存放,不仅占地,还污染人居环境。“未经处理的牲畜粪污,含有寄生虫卵以及化学药剂残留,直接还田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会危害到人的健康。”
一边是牲畜粪污一天天增多,一边是耕地地力逐年降低。如何既安全科学处理牲畜粪污、实现环保无污染,又结合实际有效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刘红亮和乡党委一班人及很多养殖户一直在思考。
2020年,刘红亮带着当地的养牛大户——晓光农业公司负责人胡伟去南方考察学习牲畜粪污处理技术。学到技术后,胡伟在天德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很快建成了“秸秆与粪污堆沤发酵有机肥还田”的牲畜粪污处理厂。这一技术不仅让牲畜粪污处理难题迎刃而解,而且还让牲畜粪污“变废为宝”。
“看这堆有机肥,足足有1万立方米,都是纯天然牲畜粪污堆置的。这些全是各村的养殖户送来的,我们经过发酵处理后做成的农家有机肥品质高、肥效长,能有效改良土壤和农作物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胡伟边说边带着大家来到天德乡石庙村牛粪堆置发酵点。
天德乡有旱田1.1832万公顷,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是舒兰的玉米种植大乡。因多年施用化肥,一些玉米地地力递减,形成了白浆地。施用秸秆与牲畜粪污堆沤发酵的有机肥两年后,地力已得到了有效恢复。
为了说明牲畜粪污堆沤发酵有机肥的效果,胡伟带着记者来到天德乡秸秆结合利用示范基地。基地上大片大片的玉米明显比周边地块玉米的长势好。胡伟说:“在同等肥量和田间管理条件下,施用我们生产的有机肥比没有施用有机肥的产量明显高不少,玉米亩产最低相差250公斤,大豆亩产最低相差50公斤。”
舒兰相关方面对牲畜粪污处理这个让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十分关注,2022年,了解到晓光农业公司的做法后,第一时间进行了项目调研,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在天德、吉舒、朝阳、亮甲山、法特、莲花、环城街道7个乡镇街的区域投入财政资金建设16座粪污堆沤站。目前,这16座粪污堆沤站已经全部投入使用。舒兰市区域粪污处理中心项目也随之建成。
去年,他们利用秸秆、电厂灰、菌剂沤肥,做成堆沤肥5万立方米,免费给村民施用,改良白浆地2533.33公顷。今年入秋后,舒兰市区域牲畜粪污处理中心及所覆盖7个乡镇的牲畜养殖产生的粪污能沤成堆沤肥20万立方米,施用后可改良白浆地1万公顷。胡伟说:“新肥料施用成为常态后,能有效保护黑土地、提升地力,而且能促进种养结合,可让玉米种植—牲畜养殖—牲畜粪污处理及还田的链条真正循环起来,让农民更多分享循环经济带来的各种益处。”
好地才能产好粮。现在,舒兰市正全力将秸秆与牲畜粪污堆沤发酵有机肥推广作为土壤保育的一项重要措施,用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从根本上提升粮食质量,让农户连年收获“满仓金”。
(江城日报记者 张春和 实习记者 靳旭 松花江网编辑 宋丹)
原标题: 在地力赛道上逐“绿”向“新”——看舒兰如何保护黑土地、拉长循环经济链条
反侵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书面许可,擅自转载本报社作品的,将涉嫌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为规范网络转载行为,制止非法侵权转载,本报社郑重公告:
一、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著作权归属于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的原创内容,必须事先取得江城日报社书面授权;
二、对侵犯江城日报社(包括《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等)著作权益的违法行为,本报社将采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提起诉讼等;
三、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提供侵权线索:
程律师(法律顾问)0432-62223777
武文斌(版权合作)0432-62523496